管鲍之交
汉语成语
管鲍之交,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相关典故出自《列子·力命》。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衍生典故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后人根据以上典故概括出“管鲍之交”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齐国人,两人少年时就是好朋友。
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学,也很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两人曾经一同做买卖,他们在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得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从来不因他多得了钱而说他贪心。管仲曾替鲍叔牙办过几件事,可是事情没办好,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并不认为管仲无能,因为他知道事情总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曾三次当官,三次都被罢了官,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干,因为鲍叔牙知道他是没遇到赏识他的人,没有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管仲曾经三次参加作战,每次都逃跑了,鲍叔牙也不认为他胆小怕死,因为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人要奉养。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所以管仲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后来分开了,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荒淫无道,把自己的兄弟都赶到了国外。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公子小白的车队,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他俩不肯,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向后倒去。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返回去,护送着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正巧射中了他的衣带钩,他怕再挨一箭,急中生智,假装被射中倒下。看见管仲走了,他才命令抄小路加速前进,公子小白最终抢先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派兵讨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住。齐桓公恨管仲差点儿杀了自己,要把管仲处以极刑。而鲍叔牙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他说如果能重用管仲,就能使国家强盛。齐桓公终于被说服,不仅没杀管仲,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鲍叔牙则心甘情愿地当管仲的助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鲍之交”一时传为佳话。
成语寓意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但是真正的知己却可遇不可求。而管仲和鲍叔牙就堪称知己。管鲍之交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特别是管仲当年说的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如雷贯耳,发人深思而又催人奋进,也带给人们恒久的启示。无论别人如何评论管仲,鲍叔牙都不为之所动,依然一如既往地给予其包容、谅解与协助。可以说,他们二人既能同甘,更能共苦,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他们之间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空间的考验,更经得起名利的考验。
“管鲍之交”这个典故告诉人们:管鲍之间的深情厚谊不是凭空练就的,而是建立在两人长期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坦诚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鲍叔牙的无私大度以及彼此的信任、相知、理解、感恩以及默默的付出,才浇灌出了一朵最馨香而持久的友谊之花,并造就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美谈。美好的友情令人向往,管鲍之交却告诉人们:朋友需要选择,更需要惺惺相惜。友谊之花需要细心呵护,用心浇灌。友谊是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更是相互包容、荣辱与共,是得意时的相互鼓励与欢欣,更是失意时的不离不弃。“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句话,既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亦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管鲍之交”比喻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的朋友关系。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宾语,也可作主语,多跟“成”“成为”“结(成)”搭配,含褒义。也说“管鲍之谊”。
运用示例
宋·刘克庄《谢仁府启》:“己处奉夔之任,未忘管鲍之交。”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日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9 10:1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