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棆(1663—1723),初姓杨,名棆,字闻绪;复姓,字宇文,号青村,江苏武进县(今常州)人。康熙间知名诗人,“江左十五子”之一。
人物生平
管棆的生平履历,其从孙管干贞所撰《事略》有简单记载:“青村初嗣舅氏,名杨棆,字闻绪。舅氏有子,复姓。初从杨观察大锟扼逆藩吴三桂别将于贵西,以功授余干令,罣误去职。起补普安,忧归。服阙,补新昌。以资迁姚州,调师宗。考满,擢工部都水司员外郎,督宝源局。迁刑部云南司郎中,阶朝议大夫。”根据《据梧诗集》、《家传》及地方志所载内容,我们可以大致考订出管棆的履历。管滋琪感念杨氏的收养之恩,将管棆过继给暂无子嗣的杨大鲲。管棆因过继杨大鲲为子,从小跟随杨氏任官各地。约康熙十八年(1679)左右,杨大鲲任湖广下江防道佥事,驻蕲州。其时,管棆随杨大鲲于蕲州任上。多年后,朱载震有诗记载当时在蕲州见到管棆时的情景。《杨青村之官新昌用东坡韵赋二诗留别次韵送之》“蕲州使院枕江水,授经早识君才美”句小注:“往谒陶云观察公于蕲州,君年尚少。”康熙二十年,杨大鲲因军功升贵西分巡道,驻安顺。期间,管棆也前去探望。查慎行在诗中记载了他与管棆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毘陵杨青村谒选得普安令王石谷为作<黔游图>索余题句兼以赠别》有“趋庭万里不辞远,直过瘴岭随飞鸢”句,小注:“辛酉夏秋,青村省其尊公秋屏宪副于贵西官署,余时游黔,始与相识。”辛酉为康熙二十年(1681),查慎行此时正客居贵州巡抚杨雍建幕府,见到了在安顺探望杨大鲲的管棆,两人相识并结下友谊,后互有诗歌唱和。
杨大鲲卒后,管棆守孝三年。服除,袭杨大鲲军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授江西余干县令。期间,管棆得以与宋荦等名流交往,诗名益起。管棆治理余干有能声,戢凶暴,清赋税,因开罪长官,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春罢官还乡。康熙三十二年,管棆被任命为贵州普安县令,次年正式到任。康熙四十年(1701),管棆任江西新昌令。康熙四十九年(1710)升云南姚州知府,并于任内编辑《姚州志》四卷。康熙五十四年(1715)十一月,由云南姚州知府升师宗知州。并于康熙五十六年五月修成《师宗志》二卷。后入京陛见,升工部都水司员外郎,转刑部云南司郎中,雍正元年(1723)卒于官。管棆有十子,子孙一直以诗书传家,其曾孙管世铭(1738—1798),为乾嘉间名人,时文、选唐诗均享有盛誉,有《
读雪山房唐诗钞》、《韫山堂诗文集》等著作。
在江左十五子中,管棆的仕进之路与后来仕途鼎盛的王式丹、吴士玉等人不同,他没有考取进士。在《江左十五子诗选》编选前,他已经跟随舅氏杨大鲲抵御吴三桂部将叛乱,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军功入仕。他一生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外地任官,除上京述职候补诠选外,在京师居住时间较少,基本未融入京师核心文化圈。他与著名诗人查慎行、汤右曾有交游,如《落叶诗遥和查夏重孝廉作五首》、《柬汤西崖太史并讯苍浮、亮公八首》就是与查、汤的交往诗歌。管棆交游中还有张云章、朱载震、宋至、刘廷玑、周彝等人,但他主要的交往对象以江苏一带诗人为主。早期他与“毗陵六逸”中的胡香昊(芋庄)、杨宗发(起文)等有交游,管棆年辈比起“毗陵六逸”来说要晚一辈。因他是管绍宁后人,且长在外祖杨廷鉴家。从小过继杨大鲲,两家在为当地望族,家世清华,故从小得以向这些前辈学习写诗并相互唱和。管棆与同属“江左十五子”的其他十四人交往较多,尤与中表钱名世关系亲密,集中多有怀钱名世之作,如《客游西江次钱亮功中表送别韵四首》就是客游江西时,管棆和钱名世的赠别诗;又如《圃华斋小集送亮功公车次芋庄韵二首》就是送钱名世应试之作。管棆调任师宗,朝觐离京时,张大受、缪沅、吴士玉、徐昂发、蒋廷锡、徐永宣、宫鸿历等同人均有诗赠别。
值得一提的是,管棆的友人中,恽寿平(南田)、王翚(石谷)等均是当时著名的画家。管棆年轻时曾与他们酬唱论诗,如《题恽南田长幅山水》、《恽南田匡庐图忆旧游作歌》等诗就是为恽寿平画作题诗。康熙三十一年(1692)底,管棆被任命为普安县令时,友人王翚应邀为作《普安图》,并有题诗。其时题诗者有顾图河、查慎行、王原、钱来修、查克弘、
徐永宣等,均为管棆友人,可见其时风雅。康熙三十九年(1700)秋冬之际,管棆入京述职,在河北真定友人署院作《雪中作歌呈幕内诸公兼寄石谷》诗,并连同《赴都述怀诗》寄给王翚,请其将诗中记载北上京师时所历山水美景绘成画。王翚应邀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十二月为其绘成《吴山积雪图》,今尚存,只是后来的题跋者多不知“清村”即是管棆。这些画作均是王翚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记载着其与管棆的友谊。
管棆任职江西期间,与宋荦(1634—1713)唱和较多,如集中《锁闱和韵上大中丞宋公》、《江右锁闱即事和大中丞宋公韵四首》、《九日过北兰寺次漫堂先生韵示澹公》、《和漫堂先生咏物韵》等,均是与上司兼师长的宋荦唱和之作。管棆同辈的诗友中大多都是宋荦的门生,他在诗歌上得以成名,与宋荦有较大的关系。宋荦编选(实际由邵长蘅选订)辖下文士作品成《江左十五子诗选》进呈康熙御览,含有为国荐才的意图,影响较大。江左十五子是康熙中后期诗坛的重要参与者,在文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他们的扬名均离不开宋荦的提携与褒扬。
管棆与邵长蘅的关系同样值得注意。邵长蘅(1637—1704)一名衡,字子湘,号青门山人,武进人。诸生,以古文名。举博学鸿词,报罢。后入江宁巡抚宋荦幕府,从事文学编选活动,替宋荦选有《国朝三家文钞》、《江左十五子诗选》,补订《施注苏诗》等,影响较大。邵长蘅母杨氏,处士杨柔女,为杨廷鉴族姑,故邵长蘅与杨廷鉴、杨廷蕴为中表兄弟。管棆过继杨大鲲为子,在辈分上为邵长蘅中表从孙辈。杨廷鉴之母管氏,即是管绍宁姑母(详杨廷鉴所撰管绍宁墓志铭),故管、杨、邵有亲戚关系。管棆与邵长蘅交游较多,“武进管青村棆,为令有政声,尤工善诗,与同里邵青门友善,一时有二青之目”。康熙二十七年(1688)邵长蘅往游岭南,途经余干县,知县管棆邀其为《吹万集》作序。邵氏序中称管棆为“杨子闻绪”,管棆刻《据梧诗集》时将其改为“青村”,就与后来复姓有关。邵长蘅在岭南时有书信《与杨余干二首》(《青门簏稿》卷十一),即是写给管棆的。另有《庚午五日杨青村大令邀泛琵琶湖六首》(《青门旅稿》卷二),是记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客游余干县时,管棆邀请其游览琵琶湖所作。管棆的诗作能入《江左十五子诗选》,除了其诗歌优秀外,恐怕与他是邵长蘅的“亲戚”也有关系,因为宋荦编《江左十五子诗选》,作为幕客的邵长蘅起到了重要作用。管棆诗收入《江左十五子诗选》时作杨棆,晚年复姓后刊刻《据梧诗集》,凡选入《江左十五子诗选》之作中称“府君”者(按,指杨大鲲),均改为“观察公”。复姓之举导致了后来有人不知管棆即是杨棆。
主要作品
《据梧诗集》刊本乾隆间由马裕进呈四库馆,入存目。乾隆六年(1741)管基承跋文提及管棆诗歌除刊刻的《据梧诗集》外,尚有未刻稿二十八卷,含《寓檗稿》十一卷、《汗漫集》二卷、《青蛉稿》四卷、《堪隐集》四卷、《不准拟集》一卷、《贵耳集》一卷、《纵横集》二卷、《维摩集》三卷。嘉庆间,管棆五世孙管学洛(管世铭子)重印诗集时仍无力雕刻这些诗稿(提及共二十九卷,比前多出一卷,详嘉庆刊本《据梧诗集》所附第二跋)。民国间,管氏后人重刊诗集时已未见,似已亡佚。
管棆早年随杨大鲲任官江西、湖北、贵州等地,先后游匡庐,游蕲州、黄州、武昌等处。出仕后又任职江西、贵州、云南等地。尤其云贵山水雄奇,使其诗得江山之助,往往能超人意表。其诗由陆游入,后学杜甫,成就较高,尤以山水诗最佳,是清初著名的山水诗人。
资料来源
龙野《清初诗人管棆生平考证》,《古籍研究》,2015年第2期,总第6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