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村镇,四川省达州市
达川区下辖镇,地处达川区西部,东与
幺塘乡接壤,南与
罐子镇相邻,西与
渠县文崇镇交界,北与
赵固镇、
大堰镇接界。辖区总面积103.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管村镇户籍总人口56856人。
历史沿革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清至民国,属达县(今达川区)。
原金檀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金檀镇,属达川区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2年3月,分置金窝、西檀2乡。
1956年4月,金窝、西檀2乡合并为金檀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原九岭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九岭镇,属达川区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名九福乡。
1952年,分置九岭、福寿2乡。
1958年9月,置九岭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2017年9月20日,达州市达川区撤销九岭乡,设立
九岭镇。
原管村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管村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乡。
2000年1月,乡改镇。
撤并后
2019年12月20日,撤销九岭镇、金檀镇,将原九岭镇和原金檀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管村镇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截至2011年末,原管村镇辖管村街道1个居民委员会,村坪、油房、二尖、万祝、马滩、海棠、大梁、高寨、张庙、红扁、新岭、鹰咀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个居民小组、117个村民小组。
2020年05月15日,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管村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的批复,达川府函〔2020〕84号:将五幅村、界牌村合并,设界牌村;将千马村、剪刀村合并,设剪刀村;将独鹰村、蹇坝村合并,设蹇坝村;将千丘村、阳岭村合并,设阳岭村;将庞家村、红扁村合并,设庞家村;将南泥村、金窝村合并,设金窝村;将龙凤村、杨岩村合并,设杨岩村;将二梯村、罗坪村合并,设罗坪村;将明珠村、金檀社区合并,设金檀社区(场镇社区);将马滩村、万祝村合并,设万祝村;将鹰咀村、海棠村合并,设海棠村;将油房村、新岭村、二尖村合并,设二尖村;将大梁村、高寨村合并,设高寨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管村镇辖3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下街11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管村镇地处达川区西部,距达川区城区26千米,东与
幺塘乡接壤,南与
罐子镇相邻,西与
渠县文崇镇交界,北与
赵固镇、
大堰镇接界。辖区总面积103.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管村镇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南低北高。地形大部为丘陵。境内最高点位于万祝村小尖山,海拔970米;最低点位于张庙村何家沟,海拔320米。
气候
管村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管村镇境内河道属巴河水系,均为小溪流。
金檀境内最大河流为磨滩河,由东向西经白马市入境流经陈家河、高蹬口、费家沟,全长3千米。
九岭境内最大河流为磴子河,长5千米,流经境内剪刀、龙登两村。年径流总量0.5亿立方米,年排涝量0.4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0.6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管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冻、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60年至1962年,连续3年干旱;最严重的一次冰冻发生在1975年冬至1976年春,历时90天。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原管村镇主要矿产资源为
煤炭、
石灰岩、
铁矿石,分布于铁山一带。
截至2011年末,原管村镇耕地面积14703亩,林地面积2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管村镇辖区总人口2327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8人,城镇化率55.9%。
截至2011年末,原金檀镇辖区总人口1662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62人,城镇化率9.4%。
截至2011年末,原九岭镇辖区总人口195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60人,城镇化率23.3%。
截至2019年末,原金檀镇户籍总人口16080人;原九岭镇户籍总人口18152人;原管村镇户籍总人口22624人,总计5685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管村镇农业总产值1127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4.4%。农民人均纯收入415元。工业总产值17950万元。财政总收入8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52.3万元,比上年增加125.7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2.6万元,增值税47.3万元,企业所得税9700元。
2019年,原管村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个。原金檀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原九岭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第一产业
管村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原管村镇生产粮食89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5000亩,产量900吨;蔬菜种植面积5820亩,产量13791吨。
管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原管村镇畜牧业总产值3128万元。
截至2011年末,原管村镇累计造林13287亩,其中退耕还林2900亩,林木覆盖率36.8%。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460亩。
第二产业
2011年,原管村镇工业总产值1795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8.5%。
2011年,原管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2%。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商业网点422个,职工83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邮政业务收入740.5万元。
截至2011年末,原管村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9%。
交通运输
管村镇境内有202省道过境。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镇区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54班次,年客运量17.6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800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1所,在校生1842人,专任教师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60余人,专任教师7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原管村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43万元,比上年增长23.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62.3%,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4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电视用户1400余户,入户率21.2%。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6万册。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6.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7张,固定资产总值6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4人,其中执业医师17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1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700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原管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1户,人数169人,支出33.3万元,比上年增长30.28%,月人均164元。
2011年末,原管村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18户,人数1045人,支出71.5万元,比上年增长8.9%,月人均5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9人,支出23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9人,支出19.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50人次,共支出6.3万元。
2011年末,原管村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5.4万元,比上年增长31.24‰社会福利费12.4万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53人,参保率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原管村镇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12H,固定电话用户1876户,移动电话用户1820户,宽带接入用户51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原管村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150吨;排污管道2700余米;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座,主变压器2台,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33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000万千瓦时;镇区绿化面积0.42公顷。
历史文化
管村镇因此地早年管姓者居多而得名。
地方特产
管村镇有全国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李,中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和达县乌梅。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县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县苎麻的单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县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达县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四川达川区是
达县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县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棕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达县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