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时敏(1339年10月27日-),名讷,字时敏,号竹间。元末明初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初官吏、诗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管时敏于元至正五年九月二十五(1339年10月27日)出生于松江府华亭县,是家中第二子。其自小聪颖好学,九岁能诗文,在乡里坊间备受瞩目。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松江之变后,浙西诸郡沦为战场,而“峰泖之间以及海上皆可避兵,故四方名流荟萃于此”。当时不少文人才士如杨维桢、
钱惟善、
倪瓒等纷纷迁到此处避乱,故管时敏早年便有幸拜师于文学硕儒杨维桢,后又授业于
刘俨,在学问心性与文章德行方面深受两位先生的濡染。
在淀湖之滨有一座小楼,名为“宜远楼”,是管时敏交友延宾的别业,他常在此处于好友诗歌唱和,赏佳景品美酒,当时所交之友,多是
袁凯、倪瓒、钱惟善之流,皆为出类脱俗、风雅淡泊之士。
管时敏后来娶了当地的金氏为妻,两人感情甚笃,一直相伴左右。从读书、求学到交友、成家,管时敏的青年时代都是在九峰三泖间度过的,早年的经历对他日后为官作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踏上仕途
明朝建立之初,正值用人之际,朝廷在民间大力寻访各类人才,1368年,松江郡守廉润举荐管时敏以“人才”身份至京师任职,正当管时敏抵达京师之际,家中却突传噩耗——父亲去世,于是管时敏即刻回乡守孝。三年期满后,洪武九年(1376年),管时敏再次以“秀才”身份征拜为楚王
纪善,当时各藩王还未正式就国,仍暂留京师,于是管时敏即往京师履职。
忠勤良佐
明代宗室子弟凡年及十岁就要入宗学读书,皇上会择选教授与纪善作为他们的老师。管时敏任楚王纪善时,楚王朱桢正是十来岁的年纪,管时敏从此之后便常侍左右,使王明礼法、晓节义,导王向善。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楚王
朱桢受诏就国武昌,管时敏便随同楚王来到当时的武昌府江夏县。离开京师来到地方,管时敏愈加忠勤强力,每日寅入酉出,事事亲力过问,鞠躬尽瘁却从不自矜功劳。管时敏的忠勤清正,不仅得到楚王的信重,也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楚王朱桢自小英勇善武,常应召征讨地方叛乱,管时敏也一直陪侍军中,不离左右。洪武十八年(1385年)四月,楚王受命征讨叛乱,同年九月以及洪武三十年(1397年)五月又先后两次征讨,管时敏始终随军记录并出谋划策。
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勤谨忠贞,使得楚王对管时敏尊信有加,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王府中左长史一职空缺,楚王朱桢便上奏请让管时敏递补左长史一职,统率一府僚属,总理庶务。这一年,管时敏恰及花甲,年纪老迈却精神矍铄,处理事务不仅未曾懈怠,反而愈加老成持重。
归于黄屯
永乐七年(1409年),管时敏已年登古稀,遂向楚王上书乞归乡里,楚王悯其年老功高,又念及半生教导陪伴之情,不忍其归乡离去,于是亲自为他写诗称颂,又命世子
朱孟烷特书“忠勤良佐”四字,再三请留。管时敏感于楚王恩义,决定留居武昌江夏,楚王十分高兴,便赐江夏黄屯山作为其颐养之所,并禄之终身。
致仕后的管时敏仍时常为楚王所引见咨询,历年岁中宴飨,皆享受上宾之礼。永乐十四年(1416年),管时敏之子管延枝亦拜为王府伴读,父子由是同食禄于朝,尊荣无比。
永乐中,管时敏辞世,年寿八十有余,葬于黄屯山中。
主要影响
政事
管时敏自洪武九年(1376年)任楚王纪善至永乐七年(1409年)致仕卸任,四十余年间,始终勤谨清正,为人恭谨自持,为臣耿达忠介,被时人所称道,为后世所敬仰。
综观管时敏一生,其对主君忠心耿耿,言必当理,事无苟从,必由于义。处理公务勤勤恳恳,寅入酉出,虽祁寒暑雨亦不曾退守私第,困倦之时即倚壁假寐,可谓夙夜在公,恪尽职守。管时敏在当时可谓江夏望族名流,地位显赫,但自资政以来从未居功自傲,亦未牟利谋私,又可称一代廉吏。
管时敏虽是老来得子,十分珍爱,但对其子教导严苛,毫不松懈,其子管延枝博学多艺,恪谨自持,继成王佐之才。
文学
管时敏一生所著诗文颇丰,据周子冶在《全庵记》中所说,其曾作《蚓窍集》《秋香百咏》《还乡纪行》,其中收录诗文最多的当属《蚓窍集》。《秋香百咏》与《还乡纪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保留下来,而《蚓窍集》则因楚王府的多次刻版刊行而流传了下来。清乾隆时期,《蚓窍集》被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集部,民国时又被收编进《四部丛刊(三编)》,2020年则被正式纳入《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历代文人评管诗,认为其兼及古近体之风,其文铿鍧疏越而清丽优柔,气象雄浑而舂容淡雅,襟怀旷达而用事亲切,譬如黄钟大吕,灏灏噩噩播之寰宇。就管时敏的代表作《蚓窍集》而言,其内容的丰富与体裁的多样构成了它的旷远疏越,文风辞藻的清俊舂容与艺术技巧的融会贯通,则更使它如碧海汪洋,莫窥其涯。
《蚓窍集》是一部浪漫现实主义的诗集,其借想象、夸张的笔法构造瑰丽浪漫的意境,用细致、深刻的笔触描摹气象万千的世界,以自然、真挚的笔调表达细腻丰富的情感。一部《蚓窍集》,是人生的峰峦,也是时代的沧海。
历史评价
政事评价
楚王朱桢:“忠勤良佐。”
周子冶:“九年,征拜楚王府纪善,出入禁邸者五年,寅畏小心,未始有过……十有四年,从主君之国,恭谨强力,事不避难。自纪述撰载以至出内命令,必尽乃心。寅入酉出,虽祁寒暑雨,未尝暂还私第。每朝进见退食之余,坐直庐中,综核一切,倦即倚壁假寐,少选复然。二十余年常若一日,主君察而器之。三十一年,会左长史缺,奏以属公,既陟元僚,总理庶务,益得展其素蕴,乃鞠躬尽瘁,求所以报恩宠而答知遇者。无或弗至,盖知无弗言,言必当理,事无苟从,必由于义,归美君上,而未尝有自矜之色,故主君亦推心听纳,国以善治,作式藩屏,人寡过焉。”
胡粹中:“时则楚有旧学之臣,曰云间管公时敏,辅翼匡赞,开陈启沃。”
文学评价
丁鹤年:“气象雄浑,襟怀旷达,用事亲切,措辞淳雅。”
黄溍:“文章莫难乎诗,诗莫难于近体,时敏体制严整,间出新语,亦复清俊,非文献所云难者与……五七言律至晚唐气渐衰,靡不可为法。惟绝句诗至晚唐尤为精致。宋人不得其门而入,元人惟龙麟洲、范清江、虞青城得其三昧,余或偶得之而不纯。时敏绝句俱有法度,岂非常私淑于三公故邪。”
吴孟勤:“乐府五言有汉魏体,律诗源出于盛唐,如碧海冲融,天光万顷,汪洋莫窥,其涯涘。”
朱彝尊:“昔人名集,往往自谦,若殷文圭曰‘镂水’……管讷曰‘蚓窍’是也。管师事廉夫,集经鹤年论定‘舂容疏越,岂出景文之下’,而说诗家入选寥寥,卧子舒章,生长五茸,知有袁而不知有管,竟置不录径寸之珠,讵可遗哉。”
一言活万人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三十日,朝廷得到消息,铜鼓、思州地区叛乱,皇帝即令楚王朱桢帅信国公
汤和与江夏侯
周德兴领兵出征,管时敏亦随楚王出征。楚王采用管时敏之计,大破寇军,俘获其众。当时诸将都认为寇军与四周乡里相邻,为防日后危害乡邻,必须斩草除根。管时敏却站出来力谏道:“是虽荒裔,亦人类也,奈何草薙而擒狝之。”楚王闻言亦深以为然,数万俘虏因此得生。当时管时敏已年过半百,膝下却未有一子,军中护卫指挥使蔡春见此叹曰:“公以一言活数万人之命,其必有后矣。”
数年后,管时敏果得一子,如获至宝,楚王闻讯亦为之大喜,亲赐名“延枝”,将其教养于王宫之中,后以王室戚女婚配。
主要作品
管时敏的主要作品有《蚓窍集》《还乡纪行》《秋香百咏》,现今唯《蚓窍集》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