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山脉,属于
秦岭,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中国历史上的隐士鼻祖
许由生于箕山,卒后又葬于箕山,箕山因许由而扬名。箕山山脉略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构成汝河、颍河间的分水岭。
形成演变
6亿年前箕山山脉开始隆起,燕山运动基本形成起伏形状。在中部燕山期角子山背斜形成后,遭受强烈的剥蚀,将其北翼夷为平地,残存的南翼形成了大刘山和三峰山。南坡是顺岩层,层面形成倾斜坡,山坡平直。北坡是沿岩,层节理崩塌形成的断崖坡、冲沟发育。两坡坡角大致在20度左右。因为外力剥蚀作用大十构造运动强度,角子山背斜经历过单面山和岗地地形发育阶段后,形成猪背岭地形。
位置境域
箕山山脉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箕山山脉略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构成汝河、颍河间的分水岭,其发脉于少室山,由登封箕山西来,绕禹州西部、西南部呈弧状,余峰在禹州东南部散落于平原。山脉长55千米,平均宽14千米,西部与登封、临汝交界,南部与郏县相连,隔颍河与具茨山脉相望。
地理环境
地质
箕山山脉的山体西部由石英岩、灰岩构成,中部由灰岩、变质岩构成,东南部由灰岩砂岩、页岩和煤层构成。
地貌
箕山山脉略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构成汝河、颍河间的分水岭。由于众多支流的侵蚀切割,箕山山脉山体较为破碎,山势也比较低缓。其中在禹州市、登封市、汝州市交界处的附件山脊较高,部分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如老婆寨1063.7米,蜜腊山1049米,大鸿寨1156米,相对高度500一800米,属于浅低山类型。大部分山地区海拔500一1000米,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上,属深低山类型。深低山外围,浅低山呈带状连续分布,海拔400一900米,相对高度200一500米。箕山山脉主要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山岭狭窄,断层构造地貌较明显,多为单面山,北坡较缓,坡高20°左右,南坡陡,30一50°,冲沟发育,主沟多为南北向,呈V形。
箕山山脉的丘陵集中分布在箕山山脉东南部和西南部。东南部丘陵绝大部分是石质丘陵,海拔200一400米,相对高度120一200米,属高丘陵类型。一部分相对高度在80米左右,为低丘陵,其上冲沟发育。西南部丘陵绝大部分是黄土丘陵,地表物质主要是晚更新世洪、坡积黄土,海拔300一500米,冲沟大部分呈U型,深40一60米。
此外,在颖河,双洎河间,还有呈西北—东南展布的一条孤立山体,主脊海拔600一800米。
水文
兰河发源于箕山山脉云盖山北麓大涧村,又名涧头河。河水沿云盖山向东北流,至文殊村折向南流,在薛河村南转向东流注入东炉水库,出东炉水库后南流入洞头河水库,再向南流入柏桥水库。另一源出神屋镇东牛头山东麓,东流至苗家湾村东转向东南流,至东高村折向南流,至鸿畅东北汇入兰河柏桥水库,柏桥水库以上段为山地、丘陵区,河道弯曲。流域内矿产丰富,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等。
兰河流域位于禹州市西南,属嵩箕山脉延伸的山区、丘陵和冲积平川地带。古代文化厚重。两圣吴道子故里一鸿畅镇山底吴村留有吴道子多处遗迹和传说。建有画圣祠。
山体形态
山间洼地
箕山山脉的山间洼地主要分布于禹州鸠山、陈庄、神吊及无梁至李家沟一带,山脊走向平行分布,一般长2—10千米,宽0.3—30千米,呈U形山间谷地。地形起伏不平,冲沟溪流发育。
岗地
箕山山脉的岗地中分为冰碛冰水岗地、剥蚀残岗地、坡洪积岗地、冲洪积岗地四大类型,面积729.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8%。
冰碛冰水岗地分布于禹州张得、鸿畅及下宋以东。冰碛冰水岗地由冰川侧碛或中碛泥砾及灰绿色粘土组成,后缘常与基岩残丘相连,横剖面呈宽缓圆滑渐近曲线形式,岗间常有宽缓凹地,岗顶砾石遍野,形为劣地。绝对高程150—220米,相对高差10—50米。
剥蚀残岗地主要分布于禹州黄岗(小吕)及许昌市泉店、灵井一带,岗顶宽阔圆缓,绝对高程70—130米。沟壑纵横,并有岗间“箕形凹地”。岩性主要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
坡洪积岗地分布于禹州文殊至杨庄、八里营、下宋、苌庄、祁王及长葛市石固至许昌县苏桥一带。地形起伏不平,坡降5—6%,冲沟发育,纵横交错。切割深度2一15米,密度每千米0.6—6条,绝对高程100—250米,并有孤立残丘,呈椭圆形,丘顶圆凹,相对高差40—110米。岩性由二叠系砂页岩组成。石固至苏桥则由第四系全新统亚砂土,亚粘土、砂,砾及粉砂层组成。
冲洪积岗地分布于禹州鸿畅南,地形较为平坦,横向微有起伏,呈扇形,绝对高程100~160米,坡降4~5%。岩性由亚砂土、类薄层、泥质砂砾石组成。
山脉关系
所属山脉
箕山山脉属于秦岭。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主要山峰
箕山山脉主要山峰有鸠山、黑石炮山、红岭、角子山、银洞山、大刘山、风翅山、三峰山、柏山等。自大刘山东望,诸峰呈串珠状直线延伸。从西北向东南递降,最高峰西大洪寨山,海拔1151米,为许昌市最高点。如荟萃山海拔792.1米,火煤山海拔722米,石牛山海拔627米。
资源状况
煤矿资源
箕山山脉煤的蕴藏量极为丰富,东西达一百余里,而且煤的质量也很好。煤矿的开采,给当地官员和百姓带来较多的经济收入,豫中的鲁山县“梁洼一带,采取石煤,易开易竭……用以带薪,亦自然之利”。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因中国历史上的隐士鼻祖许由生于箕山,卒后又葬于箕山,箕山因许由而扬名。由又作繇。相传为尧时人。隐于沛泽,尧闻其贤,欲以天下让之,不受而逃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欲召为九州长,不愿闻,遂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箕山(今河南登封东南)。或说许由与巢父实是一人(《文选·应璩书》引《古史考》)。
许姓缘由
据《根在箕山》一书中介绍,尧舜时期,是中国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时期,当时的国家形态为城邦国家基础上结成的方国联盟。许由是许部落的一个酋长,道德高尚,才干出众,部落在他的带领下拓荒耕田,拓宽疆域,使得颍水流域上下千余里五谷丰登。
据传,部落联盟领袖唐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四处寻访贤人,发现了许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许由严词拒绝,逃到箕山隐居起来。
于是尧又派人找到他,请他出任九州长官。许由跑到颍河边洗自己的耳朵,表示这种话污染了自己的耳朵。这个传说,在晋朝人皇甫谧的著作《高士传·许由》中,有这样的记载:“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这段传说被后人反其意而用之,便有了成语“洗耳恭听”。在箕山西麓一个峡谷里,有一个长约3米、宽5米、深约1.5米山石镶砌的水池,被称为“许由洗耳池”,至今仍是附近村民的水源。 其实,与许由相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包括“越俎代庖”“一瓢挂树”等均与许由淡泊名利、隐居山林有关。
许由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隐士,被奉为“隐士鼻祖”。李立新说,许由正是因淡泊名利,赢得了后世尊敬。
关于许由死后葬在箕山,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伯夷列传》,文中写道:“余蹬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据介绍,许由死后,后人因敬仰许由而将“许”作为自己的姓氏。《急就篇·注》里提到,以许由的“许”为姓,成为许姓最早的得姓缘由。
神后镇
神屋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千米的箕山山脉东南端边缘地带。东接禹州市鸿畅镇,南临郏县,西与禹州市磨街乡交界,北与禹州市文殊乡相连。
神屋镇的主要特色是钧瓷文化及千年古镇。神屋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积淀了5000多年的陶瓷文化,是具有典型区城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屋,其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1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神屋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屋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2003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钧瓷之都”荣誉称号。
神屋镇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称“七里长街”。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逐步形成神屋老街,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势而建。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伯灵翁庙、邓禹楼、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其中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它的石雕、木雕和瓷艺较为知名。一进三、一进四的庭院形成经营、生活、制作一体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