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筰,汉语汉字,读作zuó,其本意为用竹皮编成的绳索。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在各切《集韵》《韵会》《正韵》疾各切,𠀤音昨。竹索也。西南𡗝寻之以渡水,故因号邛筰。今益州有之。《说文》筊也。《释名》引舟者曰筰。筰,作也。作,起也,引舟使动行也。《汉·鼓吹曲》靑丝为君筰。
又国名。《史记·西南𡗝传》自越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徒、筰都最大。《注》徒、筰,二国名。《括地志》筰州本西蜀徼外。《华阳国志》雅州邛郲山,本名邛筰山,故邛人、筰人界。
又《集韵》《正韵》𠀤侧革切,音责。迫也。《周礼·春官》侈声筰。《注》谓中央约也。钟口宽,则声迫筰而出去疾也。 《篇海》亦作笮、𥯭。
说文解字
筊也。从竹作声。在各切
说文解字注
(筰)筊也。广韵曰。笮筰二同。竹索也。西南夷寻之以渡水。按西南夷有筰县。在越巂。其名本此。或从艸作筰。非也。从竹。作声。在各切。五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音韵方言
方音集成
国际音标 tsuo˧˥ 日语读音 SEMARU
粤语 zok6潮州话 zoh4
韵书集成
上中古音
音韵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筰字的意思.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4 15:02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