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书
汉语词语
策书,汉语词语,拼音是cè shū,意思是指古代常用以记录史实的简册;指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
解释
1.指古代常用以记录史实的简册。2.指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
出处
蔡邕《独断》曰:“策者,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
《汉书》载汉初帝命有四,首*策书。注:“策者,偏简也。......以命诸侯王公;右三公以罪免,亦赐策。”它的用是由君主自上而下颁布教令,以驱策臣下,当时只用木简写,所以称为策,又与册通。
《周礼》:“凡命诸侯及公卿大夫,则策命之。”魏以后称册,隋代用于封拜、哀讳及赠谥;唐代王言有六三*册,立皇后、太子、封诸王,都用册;明、清亦多用于类似的册封,只是册用的玉金银铜的等级不同。
参考资料
策书.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0-12-24 15:08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