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陶弘景书
南朝萧衍创作的骈文
《答陶弘景书》是南朝萧衍创作的骈文。
创作背景
梁武帝萧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后来,梁武帝无法,只好时常将国家大事写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请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时常写信给梁武帝,指点政策。于是,朝廷与曲山间音信不断,陶弘景虽身在方外,却俨然成为了朝廷决策人物,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本文即梁武帝写给陶弘景的一篇文章。
作品原文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为异,纸卷是出装书,既须见前所以付耳,无正可取备於此。及欲更须细书,如论箴例,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太师箴小复方媚,笔力过嫩,书体乖异,二者已经至鉴,其外便无可付也。(《道藏》本《陶隐居集》又见《道藏》龙字上《茅山志》一)
又省别疏云,故当宜微以著赏,此既胜事,虽风训非嫌云云。然非所习,聊试略言。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点敝短则法拥肿,点敝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横,画疏则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比并皆然,任意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违,值笔连断,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间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甲科,众家可识,亦当复贯串耳,六义可工,亦当复由习耳,一闻能持,一见能记,且古且今,不无其人。大抵为论,终归是习,程邈所以能变书体,为之旧也。张芝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也。既旧既积,方可以肆其谈。吾少来乃至不尝画甲子,无论於篇纸,老而言之,亦复何谓,正足见嗤於当今,贻笑於後代,遂有独冠之言,览之背热,隐真於是乎累真矣,此直一艺之工,非吾所谓胜事,此道心之尘,非吾所谓无欲也。(《道藏》本《陶隐居集》,又略见《御览》七百七十八。案又见《茅山志》一。)
省区别诸书,良有精赏,所异同所可,未知悉可否耳。给事黄门二纸为任书,观所送书,诸字相附,近二纸书,体解杂,便当非书,复当以点画波撇,论极诸家之致,此亦非可仓卒运於毫纸,且保拙守中也。许任二迹并摹者,并付反。(《道藏》本《陶隐居集》。案又见《茅山志》一。)
锺书乃有一卷,传以为真。意谓悉是摹学,多不足论,有两三行许,似摹微得锺体。逸少学锺的可知,近有二十许首,此外字细画短,多是锺法。今欲令人帖装,未便得付,来月有竟者,当遣送也。(同上。案又见《道藏》翔上《华阳隐居内传》中)
人物简介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相关人物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辞官赴句曲山(茅山)隐居,从孙岳游学,并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礼聘不至,却每每就谘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4 14:08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