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外公路,曾经指1979年公路普查时,已确定的未达到或未能全部达到国家公路技术标准的公路,现指尚未达到任 何公路等级标准的公路,在郊区农村道路中比较常见。从1980年以后,新增加的不符合公路工程技术的公路里程,将不再统计上报。
公路介绍
等外公路、又称简易公路,指达不到最低功能型等级公路标准的公路,即路面级别在四级公路之下。等外公路是所有合格规范、标准成型等级公路的前身,属于最简单粗糙的公路类型。等外公路主要出现于地势险要、经济落后和人迹罕见的地区。在东部及沿海地区,等外公路主要集中在偏远郊区的乡道村道或街道中;在中西北部地区,等外公路还经常集中在穿越山川河谷的国道省道或县道中。等外公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在等级公路的施工期间新开辟的路基通道或另开辟的临时便道;二是受限于当地自然环境或财政压力但又有强烈的交通需求而暂时铺设的
碎石路面;三是原有的等级公路因人口大量迁出、交通流量减少、超载现象严重、养路资金紧缺或突发地质灾害等缘故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侵蚀下造成路面大面积损毁,沦陷成泥沙路面,多发生在荒废公路。
随着我国加快交通
基础建设的全力推进,等外公路在通往各个大小行政区的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中的比例将大幅度减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道路环境将日益完善。
农村公路主要供机动车辆行驶并达到一定技术标准。
县道一般采用三、四级公路标准;乡道采用四级公路或等外路标准。按照《公路法》的要求,新建公路应当符合部颁标准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等外公路,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改造为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鉴于一些贫困山区中连接乡(镇)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乡村公路交通量小,且路上行驶车辆也多为拖拉机、农用车等体积、载重相对较小的机动车,所以,对这些公路的路面宽度、路线纵坡、曲线半径适当放宽要求,暂时采用等外路也是可行的。
公路等级划分
公路等级是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流量进行的划分,中国大陆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公路等级的选用根据公路网的规划,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同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疲乏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公路使用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 二级公路为15年; 三级公路为10年; 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
行驶守则
在等外公路上行驶,应坚持靠右通行、减速慢行的原则,车速尽量不超过每小时40公里,互相礼让。
相关区别
相比
四级公路,等外公路路口差,路面质量低,不能长时间以正常速度平稳行车,也没有规范、最低要求的道路设施,比如合格护栏、中央黄线等,甚至连限速标识都没有。
作为一种公路,等外公路它应连接了乡级及以上级别的行政区,是国家或地方路网的组成部分,属于区域性的公共交通设施,至少配备相应的指示路牌,这是它与非公路或其它乡间小道、城市巷道的根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