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弹孔
1980年艾水执导的电影
《第十个弹孔》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艾水执导,曹会渠陈立中、尹达、宝珣等出演,于1980年上映。
剧情简介
滨江市公安局长鲁泓在劳改队里苦度了十个春秋,复职后审理的第一个案子竟是他的独生儿子鲁小帆参与的炸桥案件。老局长看着儿子的交待材料,回忆起一桩桩往事。
小帆小时候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可爱的眼睛、一头卷发、绵软的小手,这双小手曾轻轻触摸过留在爸爸身上的九处弹孔。但如今小帆成了罪犯,这残酷的事实犹如又一颗子弹,致命地射中鲁泓的心脏,鲁泓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妻子在身边垂泪;老部下同情局长的不幸,以感情代替政策,执法不公;司机一家为了宽慰局长,隐瞒真情,出假证明,为鲁小帆开脱罪责。面对这种种矛盾,身为公安局长的鲁泓执法为民,大义灭亲,他毅然决定亲自提审儿子,亲自私访死难家属,探出真情。
“四人帮”横行时,鲁泓夫妇被斗,一家人骨肉分离。小帆依偎在奶奶身边。后来,相依为命的老奶奶又被抓走送回原籍,孤苦伶仃的小帆在风雨之夜踟蹰街头。以后,他寄养在舅舅家,在屈辱和泪水中长大。舅母伙同“造反兵团”总指挥张琳拉拢腐蚀小帆,唆使他成了“造反派”的典型,炸毁了铁桥,成了罪犯。
炸桥案终于水落石出,鲁泓依法判处了儿子小帆。小帆不理解爸爸为什么对自己这样的冷酷。
奶奶回来后,父母亲搀扶着老奶奶赶来探监,老奶奶对孙子讲述了30年前的一段往事:抗战时期,鲁泓在党的交通员石大娘家养伤,大娘的儿子石小锁经受不住敌人的拷打,出卖了鲁泓,石大娘愤然夺过鲁泓的枪,亲手枪毙了亲生儿子。鲁泓当即含泪认母。鲁小帆听了这个故事,感动地扑到了奶奶——石大娘的怀里,他理解了父亲的正义行动,痛悔自己的罪恶。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艾水对革命老干部有特殊的感情,看到“四人帮”横行时,为革命立下不朽功勋的老干部残遭迫害,他感到痛心。他认为,自己作为电影工作者,有责任把被“四人帮”颠倒的历史重新纠正过来。从1974年起,他就开始构思和《第十个弹孔》相似的题材,1978年11月,看到丛维熙的小说《第十个弹孔》的底稿后,立即准备拍成电影。
创作主旨
在拍摄该片时,中国流行“爱情片”,虽然有人劝艾水说这个题材不时髦,拍不好会砸锅,但是艾水没有动摇。而对于怎样去描写老干部,也有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应该从揭露老干部的缺点、错误的角度去写。但是艾水觉得,虽然老干部中也有一些是有缺点的,个别人还蜕化变质,但是大多数老干部是好的。他就是要塑造一个“当代包公”,使观众能从这个人物中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坚强力量。
另外,艾水在深入生活时,曾多次去过监狱和拘留所,接触了不少犯罪青年。他发现这些青年思想上背着沉重的包袱,认为自己一生都完了。艾水觉得光责怪犯罪青年是不公正的,要认真分析导致他们犯罪的社会根源,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过改造是有希望成为有用之人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给他们指出光明和出路。所以,他决定在电影中着力塑造鲁小帆这个既是犯罪者也是受害者的人物形象。
艺术追求
导演艾水分析了核心人物鲁氏父子的不同境遇和命运后,认为必须要渲染人情,抒发人情,以情动人。他首先充实了鲁小帆的戏,渲染小帆幸福的童年,增加了小帆在父母被抓后与奶奶的对话,以及受虐、受辱的戏,希望用前后对比使观众对人物命运的悲惨、感情的痛苦寄予同情,进而明白人物悲剧的根源,为以后矛盾的展开、情感的流露、人物性格的塑造形成统一的基调。而后,他调动电影的表现手段,如特写镜头,试图把感情戏一步步推上去。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该片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好影片,结构紧凑,格调和谐,敢于写人性、善于写人性,善于把浓厚的人情味与马列主义的原则性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因而能叩动观众的心弦。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公安干部鲁泓的光辉形象。影片比较深刻地描绘了这个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生活。影片结尾鲁泓送子去服刑的戏中,导演精心安排的情节耐人寻味,无论语言还是动作都掌握得恰到好处,很符合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特定身份。(《电影评介》评)
该片的编导通过对粉碎“四人帮”后现实斗争生活的概括和集中,抓住“情”与“法”这对矛盾,恰当地运用家庭生活、社会风云和人物内心活动,深刻、生动地刻画了人,大胆、细腻地描写了情。编导者巧妙而自然地把“情”与“法”交织在一起,既合情又合理,着力塑造了鲁泓这样一个既有深厚的父子情,又能坚持革命原则、严守法纪的典型形象,谱写了法大于情、法战胜情的赞歌。(《陕西日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02:04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