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届鲁迅文学奖(8th Lu Xun Literary Prize)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类奖项。
奖项历程
奖项评审
委员会
参考资料来源:
纪律监察组
评奖办公室
评选规则
1、第8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年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2、鲁迅文学奖设置如下奖项: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各奖项获奖作品不超过五篇(部),该届文学翻译奖评选范围限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汉语译本。
3、参加该届评选的作品,须于评选年限内首次公开发表和出版,发表和出版方为中国大陆地区经国家批准的报纸、期刊、出版社。单篇作品以首次发表的时间为准,书籍以版权页标明的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
3、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单篇参评;小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以成书参评;报告文学、文学理论评论,以成书或单篇参评;翻译作品以成书参评。结集作品,出版年月前四年内创作的内容须占全书字数三分之一以上,推荐时须另附列表,注明每篇作品写作或首次发表的日期并由推荐单位证明属实,加盖公章。不接受多人合集、个人多体裁合集、重译作品参评。
4、中篇小说指版面字数在2.5万字以上、13万字以下的小说;短篇小说指版面字数在2.5万字以下的小说;小小说指版面字数在2千字以下的小说。推荐时须注明字数。
5、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以汉语译本参评。
参考资料来源:
提名名单
获奖名单
奖项评析
获得第8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作品中,《红骆驼》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荒野步枪手》以节制明快的语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个性形象,《过往》以其独有的故事张力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宽恕的力量,《荒原上》粗砺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鲜质地,《飞发》通过日常生活史的考证写出了个人命运与香港的精神风貌,中篇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都比较大,该参评作品中,篇幅长、精神饱满度高的中篇很多,这次获奖5位作家,分布于不同年龄段,有些是写作多年的成熟作家,有些是刚刚起步的青年作家,有专业作家,也有军人和自由职业者,各方面都具代表性,尤其是葛亮作为第一位得奖的香港作家,可谓是该届的一大亮点。
短篇小说奖的作品中,内容上题材多样、涵盖丰富,艺术上百花齐放、万马奔腾,既有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观照,也有奔放的浪漫主义抒怀,更有对艺术方法与表现形式的大胆探索与实践,队伍结构上,老一代作家宝刀不老,目光更加犀利、思考更加深邃、笔力更加娴熟,中年一代风采依旧、笔耕不辍,年轻一代大步登上文坛,带来一股清新怡人的新风。
报告文学奖的作品中,作家们敏锐地理解和书写丰富多彩的现实,在呈现时代精神、展示大国风范的同时,兼具人文关怀、文化思考与深度的精神挖掘。
诗歌奖的作品中,无论是在体现“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方面,还是在诗歌艺术的探索创新方面,诗人们的努力都可圈可点。其中,刘笑伟的《岁月青铜》有着饱满的家国情怀,弹奏出了新时代雄浑大气的旋律;陈人杰的《山海间》以富有灵性的笔触,呈现出西部的神奇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韩东的《奇迹》在精湛的淬炼中有了更多生活的温度;路也的《天空下》将对现实的细微体察与游历大千世界的感悟融于一体,语言把握旷达开阔;臧棣的《诗歌植物学》格物致知,在身边所见的植物中深入发掘着诗意和美学。
散文杂文奖的作品中,获奖的是江子的《回乡记》、李舫的《大春秋》 、沈念的《大湖消息》、陈仓的《月光不是光》、庞余亮的《小先生》。散文杂文奖评奖委员会委员房伟谈到,该届鲁迅文学奖共有237部作品参评散文杂文奖,申报作品多、艺术水准高,类型丰富,笔法多样,创作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涉及社会文化生活多个领域。
文学理论评论奖的作品中,获奖的是杨庆祥的《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何平的《批评的返场》、张莉的《小说风景》、张学昕的《中国当代小说八论》、郜元宝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该届鲁迅文学奖的文学理论评论参评作品,第一点感受是量大,该次参评理论评论的作品共161篇(部),数量较往届有所增加。第二点感受是“50后”“60后”“70后”“80后”各代际评论家悉数登场亮相,他们年龄、性别不同,各自的研究兴趣和对象也不同,形成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广泛覆盖和众声喧哗。第三点感受是作家作品论和文学现象研究占据强势地位,对小说、小说家的评论较多,如张莉的《小说风景》、张学昕的《中国当代小说八论》、郜元宝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等,同时诗歌、报告文学、网络文学、戏剧等其他文体均有涉及。
文学翻译类奖的作品中,由许小凡译《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杨铁军译《奥麦罗斯》、陈方译《我的孩子们》、竺祖慈译《小说周边》、薛庆国译《风的作品之目录》摘得。该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的参评作品,在语种、体裁、译者年龄分布上,均体现出了很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澎湃新闻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