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理。
简介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 方提供的服务,第 方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的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而这种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现代物流单位成本的运作效率,这就迫切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现状,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进行研究,以科学、合理地实施信息化。
由于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定型,不同模式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不相同。信息化需求的模糊与混乱,成了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阻碍。一方面,物流软件厂商无法了解物流企业的真正需求,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被市场上千奇百怪的各种所谓的“物流软件”弄得眼花缭乱,无法找到真正符合企业业务与管理需求的物流软件。
而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投入动辄以百万、千万元人民币计,如此巨大的资金和大量人力的投入是否能产生相应的效益却往往令人置疑。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冷静、理智地对待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应企业的发展,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拥有了先进的信息设备就达到了高水平的信息化程度。只有采用合理、科学的信息系统才能发挥企业应该发挥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建设阶段
根据IT设备与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可以将目前第三方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单点应用
物流信息化的第一阶段是针对个别的信息处理活动,引入各种软件工具,建设各种单点应用系统,如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标签(RFID)、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工具等,以及各种通用的软件工具,如办公套件、企业邮箱等。
之所以称为“单点应用”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中,IT通常被用做个人使用的工具,并不涉及到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多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互。
流程优化
物流信息化的第二阶段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处理活动的改进来优化和改善各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的运行。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
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配送管理系统(DMS)、电子报关系统、网上跟踪查询系统、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平台等;以及各种通用的信息系统,如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在于多了“流程”这一概念,所涉及的并不是单个环节或个人的信息处理活动,而是多个环节的信息处理活动,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协调多个人、多环节信息处理活动,并要求信息处理与业务处理流程统一。
综合管理
物流信息化的第三阶段是针对整个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各种物流企业专用的生产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如宝供公司提出的“物流行业的ERP”――全面订单管理系统(TOM)。
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一些通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如ERP、CRM等,但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在第三阶段,物流企业需要跨越部门的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集中查询和集中发放。
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第一阶段,大概占物流企业总数的75%。
建设现状
中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此外,有一部分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优化问题。这也是来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转等经济上的压力,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几个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局部环节。信息化建设达到这一阶段的通常是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的20%左右。
针对局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的结果通常表现为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实现整合。已经将这些孤立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的物流企业是寥寥可数,不超过总数的5%。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建设困难
四大问题尚需解决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业务尚未定型,信息化标准缺乏
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这也就形成了中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投入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由此产生信息交换断层,从而制约了整个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鉴于此,众多物流企业,均呼吁国家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
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需要有独立的IT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尤其是高层领导直接主抓。然而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经过规划与设计,没有独立的IT部门。这一方面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有关,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现阶段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管理中作用有限,尚未建立权威地位。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能力不够
企业决策层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时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企业领导对自身信息化需求说不清楚,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另外,信息化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导致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
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缓慢
中国的物流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尚不如意。据调查,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建设建议
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历史比较短,基础薄弱,很难设计出一个成熟合理的信息化实施步骤和流程。从较成功的案例来看,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信息化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多,如何实现信息化是企业面对的极大挑战。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但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以服务为产品的企业,必须以顾客为导向,注重顾客的感知,考虑服务的可接近性、相互作用和顾客的参与,提供新的便利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要有别于其他制造型企业,将信息化的建设结合企业性质和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信息化之路。
合理规划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针对企业自身的需求,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物流的整体需求,根据国家和区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从战略角度来整合和配置物流资源,对物流信息化设施配备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使物流活动趋于合理。
强化标准
物流信息标准化包括:物流用语统一、单位标准化、钱票收据标准化、应用条码标准化、包装尺寸标准化。为加快第i方物流的发展,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对通信中认可的固定程序、各传递的商贸文件与信息等,都要采用统一的编码单证格式,以及标准的语言规范、标准的通信协议等,从而使得参与物流的各方都能对传递的信息进行接收、认可、处理、复制、提取、再生和服务。
适用原则
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组织人力自己开发,或与IT公司合作开发物流信息系统,也可选择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开发的信息系统。但每个信息化模式都有其特点.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避免投资过大、信息化实施效果差等问题。
注重手段
物流企业常用的信息技术有
电子数据交换(EDI)、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互联网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EDI技术通过标准化数据的传输,减少信息处理的差错,降低了物流成本。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分散处理、统一共享和远程控制,提高了信息实时化水平。GPS技术可以对运输车辆实时跟踪调度,以便决策者及时掌握运输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循序渐进
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循序渐进地分步实施。要根据企业业务的需求,建设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信息系统。首先,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建立企业数据库;其次,建立部门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改善业务流程;接着,实现综合信息管理,建立企业间信息系统;最后,建立供应链信息系统,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以最低的成本运营。据此,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
高层重视
从岗位的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组织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具有较高的素质,要高度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建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对此,要组织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引导其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
厂商建议
关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IT厂商不妨考虑以下建议:
一、积累行业经验,切实把握行业IT需求
中国物流信息化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物流企业和IT厂商都还处于一个逐步摸索的阶段。很多物流IT厂商在物流行业的经验积累还很欠缺,对物流企业的流程及用户信息化需求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很多物流信息系统并没有深入到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并不能为这些物流企业带来运营和管理上的真正提升。
未来,受到市场和用户青睐的将是那些在物流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IT厂商,他们能深刻把握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的业务流程对于IT的需求,能帮助企业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运用于企业的物流活动中,并在完成信息化的同时,切实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提升,将IT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建议物流IT厂商与特定物流企业携手合作,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高双方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和实施水平。物流IT厂商在为合作企业提供长期的IT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并树立典型案例。
二、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标准制订
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就是数据交换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物流企业一般具有第三方特性,一个物流企业一般要为多个生产厂商服务,而每个生产厂商运行的管理系统可能又不一样,因此他们的数据格式、单据形式也完全不一样。这就意味着,物流企业要同时满足自己不同客户的数据格式和单据形式,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数据交换的问题,物流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将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录入,这将会大大增加订单的出错率,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IT厂商不妨考虑与物流行业的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制订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从而“挟标准以令天下”,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三、立足自身优势,确定目标市场
物流信息化市场涉及的目标客户非常广泛,如储运公司、国际货代公司、船代公司、包裹快递公司、邮政部门、零售公司、大型工业企业中的物流部门等等。不同市场对信息化的需求既有一定的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
IT厂商在争取物流企业用户时应仔细分析市场格局,了解不同细分目标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市场。
四、重点突破,提供细分化产品
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整个物流运作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没有达到综合管理阶段,与“大而全”的综合系统相比,各种“小而精”的部门级信息系统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报关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快递管理系统等的需求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IT厂商应该抛开“大而全”的开发思想,深度钻研其中的细分系统,开发出一些精深且有特色的产品,将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五、扩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
随着用户对物流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成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支持、维护和实施之外,咨询服务也成为一个新的需求。用户将会更加重视咨询服务在系统实施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自己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方案的选型,从而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在这种环境下,IT厂商应该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服务层次,为行业用户提供一些高端的IT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