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第三届元宵灯会在南后街和福州五一广场同时举行。本届灯会以“宏扬闽都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有表现海峡西岸沐浴春风、气势如虹的“迎宾门”,有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和谐氛围的“福满门”、“喜盈门”、“闹春坊”、“平安廊”、“盛世金龙”,有讲述邻里的相互礼让、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故事“孝义传佳话”,有再现番薯引进中国艰难历程的伟大功业“传薯济民”,还有展示老福州人过年闹元宵、看戏听评话、传统小吃、老行当以及儿童玩耍游戏的一系列灯组。
简介
第三届福州南后街
元宵灯会灯组主要展示
福州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重点突出福州传统美德故事由
鼓楼区委 、区人民政府等主办的第三届福州南后街元宵灯会从2009年2月5日——2009年2月9日(农历2009年正月十一 ——正月十五)在南后街和
五一广场同时举行。
灯会简介
第三届福州南后街元宵灯会于2009年2月5日至9日(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2009年灯会扩大规模,有两个会场:五一广场主会场和南后街分会场。本届灯会以“弘扬闽都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突出展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谐的人居环境以及
海峡西岸文明进步、人和业兴的良好态势,有表现海峡西岸沐浴春风、气势如虹的“迎宾门”,有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和谐氛围的“福满门”、“喜盈门”、“闹春坊”、“平安廊”、“盛世金龙”,有讲述邻里相互礼让、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故事“孝义传佳话”,有再现番薯引进中国艰难历程的伟大功业“番薯救饥荒”,还有展示老福州人过年
闹元宵、看戏听评话、传统小吃、老行当以及儿童玩耍游戏的一系列灯组。
灯会规模
2009年2月5日-9日(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第三届元宵灯会在南后街和福州五一广场同时举行,其中五一广场作为本届灯会的主会场。南后街的花灯布置早在春节前就基本完成,共有大型门灯1座、大型走马灯10座、小型走马灯20座以及彩扎灯100多盏;五一广场的花灯主要有15组大型灯组、1000多盏的走马灯、彩扎灯等小型花灯。灯会期间,将出动近3000军、警及其他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从2月5日晚7:00亮灯以来,每天都有数万市民前往观赏。
南后街花灯布置
南后街将如何布置花灯,南后街光禄坊口和杨桥路口,将各设置一座牌坊灯,通过门额、楹联等,体现“弘扬闽都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的主题。南后街和澳门路沿街布置福州味传统工艺花灯。为显得更有“福州味”,主办方还将选择街两边数间已经修好的店面,请福州花灯老艺人现场制作、展示、销售福州传统花灯。有兴趣的市民可“
临时抱佛脚”,向他们学习扎灯技术。澳门路街面东侧将设置10座不同样式的大型走马灯。灯内安装转轴,分别展示三坊七巷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西侧将悬挂精品花灯。本届灯会未在澳门路南侧设置展区布置,表演台等将集中设在五一广场。
五一广场花灯布置
五一广场东路和广达路北入口,分别设置一座大型门灯。广达路、广场南路、广场东路两侧和广场内树与树之间,均布置工艺花灯;广场灯组主要展示福州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重点突出福州传统美德。
国旗台北侧入口处设置一座50米大型门灯,紧随其后布置平安廊。东西两侧大草坪各布置一组50米长光碟灯组“盛世金龙”。国旗台左右两侧布置“孝义传佳话”和“番薯救饥荒”灯组。所有灯组制作根据场地设计,声、光、动结合,以达到更加美观和多角度观赏的效果。
国旗台后花坛设中心展台,举办民俗文化演出。灯会后期还将举办摄影比赛。
最“牛”的大门——迎宾门 五一广场的国旗台前,矗立着一座十分气派,外形像头牛的大门。这座门灯整体呈拱桥状,大门两侧各有4条门柱撑起门牌坊,牌坊两侧各有一头金牛拱出一轮红日。门廊两侧各有一面大鼓,鼓上写着“舞谷丰灯”。
最长的巨龙——“盛世金龙” 在迎宾门两侧,有两条50米长的“盛世金龙”,脚踏浪花,龙身飞腾,龙首冲天。通电后龙身通体金亮,龙嘴里还会喷出烟雾。
最生动的灯组——“孝义传佳话”灯组,传递美德故事 “孝义传佳话”是宋代发生在福州东街孝义巷的事。巷子中住着蔡姓和赵姓的两户人家,两家均有人在朝中为官。由于一家修葺房屋,占住通道,两家起了争执,两家均修书往朝中求援。结果,赵家只等来亲人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千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于是,赵家把墙拆除了,蔡家也退后了三尺,通道得以留给老百姓出行,后来,这条巷子就改名为“孝义巷”了。
最特色的灯组——再现传统民俗 在五一广场喷水池东北、西北、西南、东南4个方位和两侧小广场,分别布置了展示老福州人过年闹元宵、看戏听评话、传统小吃、老行当以及儿童玩耍游戏的一系列灯组:“老福州——过年闹元宵、伬唱、评话、打肉燕、打鱼丸、捏面人、磨刀、补锅、童趣”等,极具地方特色。
最大型走马灯——展示福州历史名人 澳门街东侧设置了10座大型走马灯,走马灯内的转轴,分别展示了10位三坊七巷著名历史人物: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保琛、甘国宝、陈季良、林觉民、林旭、冰心、林徽因。每盏灯内都贴有他们的生平故事。(图片暂缺,待补)
灯组简介
1. 孝义传佳话:东街有条狭窄的小巷,名称
孝义巷。《榕城考古略》记载:一名小石井,亦名朝仕坊,宋朱敏元居之,故名。南通登龙巷。巷名何以称“孝义”呢?这与这条小巷的形成有关。相传宋代这里居住两户官家,一姓蔡,一姓赵。蔡家依仗其父在京任礼部尚书的权势,扩建后花园,要移出墙基三尺,占点便宜。赵家不让逞强,阻止施工,纠纷闹起,县衙无从下手,既不敢得罪蔡家,也怕赵家大哥为吏部尚书。怎么办?蔡家子弟抢先通报其父,以先发制人,扩墙占地,信发数月,不见回音。突然接到家书,拆开一看,仅仅二十八字绝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只是难寻秦始皇!”“让人三尺又何妨”,父命如山,只好依从,把墙退后三尺,才施工筑建后花园。赵家兄长得知墙地纠纷,也要“让人三尺又何妨”。这样互让互退,地界不生疑义,竟然让出了一条小巷,方便邻里行走。巷通之后,本是无名的小巷,尚未定名。邻里赞扬两家互相推让,和睦友好,既有遵从父兄之命的孝,也有造福乡里的义,便称为孝义巷,巷名就从宋代一直沿用至今。
2. 传薯济民:
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
老福州系列
老福州的系列:根据陈友革先生创作的民俗画设计。
老福州——过年闹 元 宵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晚福州家家户户把花灯点亮高高挂在门前,互相观赏。有的地方还举办元宵灯会,有
猜灯谜、
舞龙灯、
踩高跷、游旱船、
舞狮等等活动。城郊各乡村,还举行迎神活动,晚上进行“巡洋”(到田野、村庄巡回),抬出菩萨神明,高照,凉伞,十番乐队,大人小孩举灯,烧香,放鞭炮。各家门前摆上供品,祈求神明菩萨保境安民,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闹元宵过程中,当属小孩最高兴,有首顺口溜体现了孩子们开心玩乐的情形:元宵最热闹,红灯高高照,拍狮敲锣鼓,舞龙踩高跷,花炮轰轰响,彩花开云霄,迎神玩庙会,山楂甜串串,有玩又有吃,我们最喜欢。
老福州——打 肉 燕、打 鱼 丸
扁肉燕是福州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它用瘦猪肉打成泥,和上薯粉,反复捶打,擀成燕皮。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用高汤煮成,味美滑嫩,十分可口。婚、丧、喜庆,福州都有一碗“太平燕”。就是用肉燕和鸭蛋合煮而成。当“太平燕”上桌时,表示宴席已经进入高潮,主、客互相敬酒,同时放鞭炮,十分热闹。
鱼丸是福州传统的风味小吃,与肉燕齐名。它用鲨鱼或鳗鱼去皮剔骨剁成鱼糜,调入番薯粉,加水反复搅拌打成浓浆,包以肉馅,经清水煮浮即成。吃时配上高汤佐料,其味鲜美荤香,质地脆嫩爽滑,富有弹性耐咀嚼,是福州宴席必备主菜,民间有“没鱼丸不成宴席”的说法。
老福州——尺唱、评话
尺唱 福州尺艺,原名尺唱,历史上民间卖唱艺人搜集散曲、小令、山歌小调,传唱戏文唱段和民间故事,以酬应堂会,或装扮陆地行舟、钱剑、高跷、台阁、马上、肩头驮、莲花落等百戏杂耍,以参加社火活动,这样积久形成的演唱形式,俗称尺唱或唱尺。尺艺发端于福州省城,流行于福州市城乡,乃至古田、屏南各县。
抗日战争期间随着福州人口大量流徙闽北,行艺达南平、建瓯等地,尺艺源于唐宋的百戏。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福州评话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由存世的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福州评话刻本《七星白纸马》等来看,当时福州评话已很盛行。
捏面人他们多在庙会赶集时,出现匠人肩挑工具箱一张板即可操作,蒸熟的粳米粉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栩栩如生,儿童特别喜爱,用几枚铜钱即可买一个。
磨刀人肩扛绑上磨刀的木橙,手拿铁板响器发出响声,以此招来雇主,把旧菜刀、剪刀等磨成新的锋利无比。补锅,锅破个洞及丢之可惜,补锅的人以其特技在破锅上钻成钉眼,补订上铜钉,破锅便可重园使用了
老福州—童趣
从前儿童们常玩的游戏,她们三五成群在操场上,由两人拉绳,一人彧二三人参跳,一上一下花样多变,为彩蝶迎风飞舞。还有老鹰捉小鸡、滚铁圈、
踢毽子、捏泥巴等。
老福州—嘻戏
从前,小河没有受到污染,小鱼小虾很多,夏天,郊外的孩子三五成群到河里摸鱼抓虾,十分欢快。顽皮的小孩爱打鸟、捕鸟、捣鸟窝偷鸟蛋、折纸等。但现况是河水污染严重,孩子们失去了游乐的条件。
与往不同
第一届福州南后街灯会在南后街和澳门路举行,主要采取“两点一线”布置灯会现场。“两点”即在澳门路设立一个民俗表演区,在林则徐纪念馆隔壁空地设立一个主展区;“一线”即在南后街布置一条花灯主干道。
第二届福州南后街灯会在五一广场举行。灯会以五一广场为中心,沿古田路、广达路、广场南路、广场东路形成“口”字形布局。
前两届灯会举办地点要么是一条“线”,要么是一个“点”, 都相对集中。游客量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尤为严峻。
2009年,主办方将在南后街和五一广场两地分设灯会会场。南后街按照“一线”布置,贯穿南后街和澳门路;五一广场按“一点”布置,四处开花。两地同时亮灯,人流分散,压力就会小些。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灯会做如此大调整,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考虑到三坊七巷即将修复完毕,配合南后街重新开街。
[2] 福建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