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第十交响曲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遗作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的《第十交响曲》,升F小调,作于1910年至1911年,是他最后的作品。因马勒本人于创作该交响曲期间逝世,因此被视为“未完成的交响曲”。
创作背景
马勒于1910年七月开始创作第十号交响曲,但只维持了两个月,便因健康问题而暂停。一直到翌年他去世时,均再没有对作品作任何修改或增添。按马勒的计划,第十号交响曲共分为五个乐章。现存的手稿中,包括了72页总谱、50页简谱(另2页相信已遗失)及44页各类型的草稿。
马勒基本上完成了《第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三乐章配器了30小节,第二乐章也配器了一点,剩下的只有未配器缩谱(short score)。
结构
按照马勒的手稿,《第十交响曲》结构如下:
第一乐章:行板 - 慢板。结构完整,其中包括已配器的275小节及其他简谱。
第二乐章:谐跃曲。 结构完整,共有522小节,皆为配器草稿及简谱。
第五乐章:终曲 - 很慢 (Langsam)。约400小节,只属草稿。
乐队编制
按照马勒的手稿,《第十交响曲》配器如下:
木管乐器
短笛 (第四长笛兼任),4长笛,4双簧管,英国管 (第四双簧管兼任),E♭调高
音单簧管 (第四单簧管兼任),4单簧管(A调,B♭调),B♭调低音单簧管,4巴松管 (第4巴松管只于第三乐章出现),2低音巴松管 (第三及四巴松管兼任)
铜管乐器
4圆号,4小号,4长号,大号
敲击乐器
2定音鼓,大军鼓,小鼓,钹,三角铁,锣,乐鞭,木琴,铁片琴
弦乐器
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
作曲家简介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1860年-1911年),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童年即显露音乐的天才,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并先后任大都会歌剧院的乐队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工作之余从事创作,共写了十一部交响曲、四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一部清唱剧及五首歌曲。
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现象鲜明,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而且,他的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八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大大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旅伴之歌》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16:40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