笊篱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传统的
烹饪器具,用竹篾、柳条、
铅丝等编成。像漏勺一样,有眼儿,烹饪时,用来捞取食物,使被捞的食品与汤、
油分离。
1、北魏 贾思勰 《
齐民要术·饼法》:“拣取均者,熟蒸,曝乾。须即汤煮,笊篱漉出,别作臛浇。”
2、元 刘君锡 《
来生债》第三折:“我一日编十把笊篱,着 灵兆 孩儿货卖。”
4、
李健吾 《
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笊篱。”
指一种做饭用的工具,像漏勺一样,有眼儿。主要实现烹饪过程中捞的动作,达到被捞的食品与汤、
油分离的目的,即达到过滤、筛分、漓水(或者说漓液)的目的,跟漏勺的作用差不多,但又有不同用途。主要用于捞
饺子、捞等等。
《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用
金属丝、竹篾或柳条等制成的能漏水的用具,有长柄,用来捞东西。
笊篱=
炸厘(
香港粤语叫法),是不起眼的一种厨具,也是广东菜馆里常见的木柄铁丝
编织物。以“炸厘”称雄市场的却是侨乡广东四会的
江谷镇。
四会位于
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古为百越地,秦代始置四会县,属
桂林郡,因境内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如今,四会既是“全国综合实力
百强县(市)”,又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为著名侨乡和
珠三角经济区新兴的
工业城市。
作为“中国
柑桔之乡”,江谷镇的柑桔
种植面积之大与“
炸厘”齐名。在当地采访时,记者发现“炸厘”的“故乡”却是广东佛山、现今
南海区大沥镇平地村。
四会江谷镇三合村的陈观新告诉记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合村人铁丝编织炸厘的手艺在
佛山“偷师”而来,如今,国内手工编织的炸厘有八成出自四会江谷镇,全镇一年的销售量达一千五百万只,并畅销
俄罗斯、日本、
东南亚等
国家和地区,而佛山炸厘如今多数出口欧洲、
北美地区等
质量要求较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