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醉日”是指
农历五月十三日,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相传这天竹醉,种竹易活,所以成了栽竹之日。出自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相传五月十三日,为竹醉日,竹醉时移竹,竹子不知,所以竹子容易成活。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写道:“五月十三谓之龙生日,可种竹,《
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张福《种艺必用补遗》写道:“种植家云:五月十三日号竹醉日,是日栽之,无不茂盛。”姜特立《茸圃诗》诗曰:“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宋祁《种竹》诗曰:“除池墙阴植翠筠,疎枝茂叶与时新,赖逢醉日元无损,政是得全于醉人。”刘延世《竹迷日种竹》诗曰:“梅蒸方过有余润,竹醉由来自古云。掘地聊栽数竿竹,开廉还当一溪云。”黄大临《寅庵喜成四诗远寄鲁直》诗曰:“手把齐民种莳书,莎衫台笠事耘锄。夏栽醉竹余千个,春粪辰瓜满百区。”魏了翁《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诗曰:“艳艳洒妆斗姚魏,冥冥花影逢石丁。醉生梦死何如竹,三百五十九日醒。”晏殊《竹醉日》诗曰:“苒苒渭滨族,萧萧尘外姿。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
南宋
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用《
艺苑雌黄》说:“种竹者多用辰日,山谷所谓‘根须辰日断,笋看上翻成’是也。又用腊月,杜陵所谓‘束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是也。非此时移之,多不活。惟五月十三日,古人谓之竹醉日,栽竹多茂盛。按《笋谱》云:‘民间说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也。移竹宜用此日。或阴雨土虚,则鞭行,明年笋茎交出。’故晏元献诗云:‘苒苒渭滨族,萧萧崖外姿,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宋景文诗云:‘除地墙阴植翠筠,纤茎润叶与时新,赖逢醉日终无损,正似得全于
酒人。’黄元明诗云:‘夏栽醉竹余千个,春粪辰瓜满百区。’”
“竹醉日”曾传往日本。
松尾芭蕉(1644-1694即清顺治元年至康熙三十三年)在《竹》中写道:“种竹日/不下雨/也要蓑和笠。”
清
杜濬 《后快哉行》:“今年竹醉之日得好雨,原田水深非小补。”亦称“ 竹迷日 ”。
五月十三日为雨节,又称下雨节、竹醉日,传说是龙的生日。山东民间又传说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鄄城传说,这天还是关公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梁山传说此日“关公磨刀斩小妖”。临沂传说,这一天一般都有雷声,乃是关老爷的霍霍磨刀声。淄川传说,“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杀许三。”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这天往往下雨,所以民谣唱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民间以为,如果五月十三这天不下雨,而且骄阳似火,说明这一年一定是大旱之年。旧时,一些地区往往举行祈雨仪式,以郓城最为隆重。郓城上至知县,下至百姓,都要参加祈雨仪式。县志记载,从明代以来,有几十个知县祈过雨。民间祈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请大王、佛爷和关老爷显灵。
民间把宋代因不满贾似道当政投水而死的谢绪尊为大王。据说,他生时关心人民疾苦,死后,百姓有求必应。请大王显灵的仪式十分别致,人们把一条小蛇放在铺着黄表纸的盘子里,供在神棚里,然后焚香烧纸,叩头祈祷。请关老爷显灵的仪式比较复杂,也比较常见,把关帝塑像搬到烈日下曝晒一段时间,然后用水浇湿塑像。如果塑像太大,不易搬动, 就代之以“扫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