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又叫毛笋泉蝇、笋实蝇、笋蛆,属
双翅目花蝇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可以为害
毛竹、
淡竹、
刚竹、
桂竹、旱竹、
石竹、
苦竹等竹类。
成虫 长约5~7mm, 额带黑色,复眼紫褐色,单眼3个,橙黄色,胸部背面有3条深色纵纹,翅透明,翅脉淡黄色,中、后足黄褐色,中、后足腿节及节胫节橙黄色,基节及跗节灰褐色。体两侧纵带呈断续状,并各着生有一列粗刺毛,每列5根,腹末尖削,产卵管针状,黑褐色。
幼虫 蛆状,长9毫米,黄白色,前端细末端粗,末端呈截形,头部不明显,口器呈黑色钩状,一龄幼虫乳白色,尾部有两个黑点,二龄幼虫淡黄色,尾端逐渐变为黑色,老熟幼虫尾部变黑。围蛹,深褐色或黑色,近纺锤形,长约7毫米。
竹笋泉蝇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择内壁,笋外不易发现,每笋内可产卵10~300粒,卵经过2―4天孵化,孵化率为66%,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取食笋肉表皮,呈不规则的细线虫道,笋在外观上表现不出症状。二龄幼虫潜入笋肉取食,经过3―4天危害,笋褪色法黄,笋尖不吐水,高停止生长,笋肉开始腐烂。经过10天左右,笋变成锯屑烂糊状,笋箨干枯,全为退笋。幼虫期15―20天。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出笋,脱出入地,或随短笋一同落地,在笋周围25厘米周围内入土,入土深度1―6厘米。经2―4天化蛹,蛹外包被一个很薄的土室,以蛹越冬。
竹笋泉蝇在竹林卫生状况差的林分发生较重,郁闭度大的发生重,林内比林缘发生重,老竹林比新栽竹林发生重,地势平缓、山脚比陡坡、山顶发生重。温度对竹笋泉蝇发育速度影响较大,湿度明显影响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虫的存活,骤然的天气变化会引起竹笋泉蝇的大量死亡,卵和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可高达95%。
(2)对用材竹林用25%二二三乳剂150~200倍液或90%
敌百虫晶体1500―2000倍液喷射林地,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杀虫保笋。
(4)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为饵料,用捕蝇笼诱捕成虫。在产卵前期和后期用鱼肠等腥臭物质为最佳,产卵盛期以鲜竹笋为好。饵料内加入敌百虫等少量农药,可直接诱杀,且不影响引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