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鹏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童小鹏(1914年9月20日—2007年7月18日),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乡童坊村人,1930年6月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原副主任(部长级待遇)。
人物履历
童小鹏历任红四军直属党委干事、军党委办公厅秘书,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政治保卫局秘书。长期兼任机关支部书记和共青团工作,是红一军团“战士剧社”的重要演员,部队文化活动的骨干。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东征。1936年6月被送红军大学一科(师团干部班)学习。期间在军委二局培训一个多月。后调任毛泽东秘书,直至“西安事变”爆发。
1936年12月,童小鹏同志随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任红军联络处机要科长。历任中共长江局机要科长,南方局秘书处长、秘书长、南方局候补委员、重庆工委委员,中央南京局办公厅副主任。
1947年3月,童小鹏同志调回延安,任新组建的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秘书处长,在转战陕北中,带领特殊分队负责党中央同国统区秘密党组织之间的通讯联系。1948年10月,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改为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任秘书长。1949年3月,参与七届二中全会的拍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童小鹏同志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最高国务会议秘书。1958年4月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直属机关党组成员。1966年6月,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兼秘书局长。1967年10月进中办学习班隔离审查。1969年1月在江西进贤中办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8月调回北京中央统战部工作。1977年5月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重返统战部后,童小鹏同志以极大的热情,动员干部和群众彻底清除“四人帮”的影响,不遗余力地落实和恢复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党对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并反复研究、协商、落实了右派摘帽工作。1978年中央恢复了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任领导小组成员,于1979年在福州主持召开了对台工作会议,为祖国的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2年4月,童小鹏同志兼任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集中精力从事党史工作。主持原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和南京局的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和编辑工作,先后成书共八册,约300万字。整理出版了《军中日记》。编辑出版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摄影图集和《历史的脚印――童小鹏摄影资料图集》各一册。
中共第八、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生平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40年
从1936年解决西安事变起,童小鹏便跟随周恩来奔走于南京、武汉、桂林、重庆,最后到南京,长期在国统区工作,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兼机要科长、南方局机要科长等职。建国以后,童小鹏同志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直到1976年周恩来逝世——童小鹏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了40年之久。
受到周恩来伟大人格魅力的感召,童小鹏对周恩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周恩来既是全世界公认的伟人,更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位很杰出的领导人,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个方面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他八方奔走,呼吁各地成立“周恩来研究会”。他认为,重庆是首先应该成立的城市。因为周恩来在重庆工作了8年。建国后,他一直主持国务院工作,那么繁忙,还三次回到重庆。1996年1月8日,在纪念周恩来逝世20周年的日子里,在童小鹏的积极倡导下“漳州市周恩来研究会”终于成立了。杨尚昆陆定一、李琦、罗青长以及福建省领导同志贾庆林陈明义等,纷纷题词、来信、来电祝贺。这是继周恩来故乡淮安市以后成立的第一个地方性的周恩来研究组织。同年7月,重庆市周恩来研究会和红岩精神研究会筹备组也宣告成立。这一年,童小鹏已经82岁了。他表示,“要象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摄影游击队员”
童小鹏不仅是一位老革命,还是一位摄影家。他原是中国老年摄影学会的成员。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摄影的“游击队员”。 童小鹏从事摄影的契机是跟随周恩来处理西安事变以后。从此,童小鹏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照相机,他为中国历史记录下了许多只有他才可能得到的瞬间,特别是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拍摄的照片。虽然经过了战乱和动乱,但仍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解放后,应许多老同志的要求,童小鹏把几十年来所拍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在北京进行了公开展览。这个展览在北京城引起了轰动,人们进而要求他出版个人的摄影集,于是,1990年,童小鹏出版了个人摄影集—《历史的脚印——童小鹏摄影资料选集》。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照片就出自于童小鹏之手,意味深长。1938年9月29日,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召开。会议开始之前,由童小鹏首先为主席团拍集体相。主席团成员有毛泽东、洛甫、朱德、王明、周恩来、博古、项英、刘少奇、陈云康生彭德怀王稼祥,共12人。当时照相,不要先排座次,而是随便站。领导同志们大都非常谦让,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主动站到了左一和右一的位置。而王明却直奔前排正中,可见其心迹。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接见三位美国士兵的合影,早已成为中美友好的象征,也出自小鹏之手。那是1945年9月16日,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三名美国士兵到红岩村,向毛主席赠送几盒香烟,并致信祝贺谈判成功。本来安排由周恩来接见他们,但毛主席得知此事以后,也专门抽空接见,和他们畅谈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接见后又设宴招待他们。三位美国士兵主动要求与毛主席照相,毛主席欣然同意。童小鹏便选了办事处西门的芭蕉园作为背景,毛主席站在正中,两个美国兵分站两侧,另一人则蹲在前面,办事处工作人员钱之光龚澎乔冠华刘昂章文晋等都围在一起,留下了这张特殊意义的照片。
在童小鹏的影集中,有一张毛泽东主席与机要科同志的合影,童小鹏自称这是他“摄影史上的光荣一页”。1947年3月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当时,毛主席常常是彻夜不眠。每当他将要休息的时候,总要问机要科有没有电报。如有电报正在翻译,他就等到看完电报甚至起草了回电后才去睡觉。每天起床后,他又总是把机要科长叶子龙叫来要电报看,如没有电报,他就会自己到机要科去。中央机关到达陕北小河,童小鹏、李克农、罗青长等从山西后委到那里参加周恩来召开的机要工作会议。一天早晨,毛泽东刚从机要科窑洞里出来时,童小鹏立即抓拍了一张照片。后来有一天,毛主席看到前方打胜仗的电报非常高兴。童小鹏见机请他坐在窑洞门口的石阶上,与机要科全体同志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见证历史 保存历史
童小鹏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近四十年,特别是当了8年总理办公室主任。他自知有责任把自己所知道的周恩来写出来,于1984制定了《风雨四十年》的写作计划。由于期间组织编写《南方局党史资料》、《抗战初期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中央南京局》等党史资料,一度耽误了写作。1990年,这些书都完成以后,童小鹏决心在漳州完成他心中的宿愿——《风雨四十年》的写作,期间,面对老伴的去世和病魔的折磨,童老克服了这种种困难,终于在1996年1月周恩来逝世20周年的时候出版问世,为我党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他看来,《风雨四十年》不是一部个人的回忆录,而是根据党史资料,根据我个人了解的情况写的一部以回忆周恩来为主要内容的书。确实,《风雨四十年》和已经出版的一二百部有关周恩来的著作有明显的不同。绝大多数著作是根据资料或访问有关人员而写成的。而《风雨四十年》则是童小鹏的亲历、亲见、亲闻,透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情。童小鹏写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严肃认真。这部著作除写下了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外(他保存着几十年间记下的100多本工作笔记和日记),也在经过认真甄选鉴别的基础上引用资料和别人的研究成果。完稿以后,又分门别类送请熟悉这方面情况的同志审阅,以保证这部著作的翔实可靠。可以说,《风雨四十年》是周恩来在四十年(1936—1976)中所经受的风风雨雨的生动记录,是他坚贞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童小鹏晚年的杰作,是他对自己四十年风雨历程的回顾与总结。
出版图书
人物逝世
2007年7月1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原副主任童小鹏(部长级待遇),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2009年5月9日,周恩来总理秘书、原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童小鹏同志的骨灰正式与夫人紫非合葬在曾经战斗、生活过的红岩村公墓旁。童小鹏之子童丹宁称,父亲的骨灰一半埋在了红岩公墓,一半撒入了嘉陵江,实现了老人的遗愿。据悉,童小鹏的骨灰是8日送到重庆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8:49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