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陵
唐文宗李昂的陵寝
章陵,陕西关中十八唐帝陵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天乳山,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文宗李昂的陵寝。
历史沿革
开成五年正月初四(840年2月10日),李昂在京师长安的大明宫太和殿驾崩,享年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八月十七日(9月16日),唐武宗李炎安葬文宗李昂于章陵。
乾隆时期,陕西巡抚毕沅对章陵进行保护,树立《唐文宗章陵》石碑一通,建碑楼保护。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章陵玄宫墓道被炸,石条掘出,阙址被毁,石刻被砸,碑楼被拆,章陵遭到毁灭性破坏。
建筑格局
章陵陵园筑有神墙,均筑在天乳山四周的缓坡上,基本上呈方形,比较规整。南神墙长1442米,西神墙1398米,北神墙1350米,东神墙1340米。城墙结构和建筑方法与穆宗光陵相同。陵墙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
四神门门址从地面观察保存较好,惟西门略有破坏。四神门处原来各有门阙1对,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夷为平地。南神门二门阙保存较大,间距93米,其中东阙残存东西长4.5米,南北10米,高4米,西阙残存东西长13.50米,南北13米,高6米。西神门二门阙间距47米,其中南阙南北长16米,东西长10米,高7米,北阙南北长5米,东西11米,高2米。东神门二门阙间距47米,其中南阙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高4米,北阙南北长6.5米,东西宽10米,高3.5米。北神门的门阙均已平毁不存。
陵园四隅原都有角阙建筑,现存基址均破坏严重,东北角阙残存东西长10米,南北长8.50米,高3米,西北角阙残存东西长7米,南北长5米,高2米,西南角阙残存东西长10米,南北长7.50米,高3.50米;东南角阙东西长9米,南北已平毁,高2.50米。献殿遗址在朱雀门内,尺度不详。
乳台位于朱雀门南613米处,破坏严重,西乳台残存东西长8米,南北13米,高4米;东乳台残存东西长5米,南北宽4米,高4.50米。东西二乳台间距200米。
其他建筑遗址
鹊台位于朱雀门南2356米处,已夷为平地。下宫位于西乳台西南1200米处,面积约4万平方米。
文物遗存
四神门之外原置石狮、石马、石人、华表等石刻,其形制与丰陵相同。现仅存朱雀门(南神门)外东侧石狮残块1件,残高0.95米;朱雀门门阙至乳台为南神道,神道东西两列石刻严重破坏,现仅存东侧华表1件,石马1件,均已倒仆。西侧华表1件(埋入地下),石人1件,石座1件,及小石人1件,其余石刻在“文革”中被毁。
神道北端即东西二门阀之间原有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书《唐文宗章陵》石碑一通,有碑楼防护,于年1967年的“文革”中被毁。
研究价值
章陵虽说营建于国势日衰的晚唐时期,但为了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及先祖创立的陵寝制度,遂使章陵规模,气势不减中唐,上宫的玄宫、衙殿、行墙、神门和门网、神道石刻的品类和数量、下宫的规模以及乳台、鹊台等建筑设施仍较壮观,若与初唐、盛唐诸先祖陵相比就大为逊色了。从章陵兆域的整体来看,其所反映的晚唐政治、经济、文化衰败现象已经开始出现,时代特征比较明显。
保护措施
1956年8月6日,章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章陵保护范围。
2001年6月25日,包含章陵在内的唐代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27日,包含章陵在内的唐代帝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16年10月31日,包含章陵在内的唐代帝陵(含唐顺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19年4月24日,包含章陵在内的唐代帝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1年10月12日,包含章陵在内的唐代帝陵(含唐顺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位置
章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齐村镇天乳山。
门票
章陵全年24小时免费开放。
交通
章陵没有直达车辆,游览须自驾或包车、租车。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0 10: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