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虚构这边”,表明了诗人对写作的敏识。它不是僭妄的而是谦逊的说法。写作,特别是现代诗写作,是可以并且应该通向某个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本质”,或是先验真理吗?在欧阳江河看来,这是可疑的。现代诗不存在非历史的永恒模式,第一原理,它是在书写过程中渐渐发明出自洽的个人化的修辞基础。现代诗写作的合法性,用不着卑屈地认同某种元叙述和元抒情的支撑;保持写作有效性的东西,说到底是词与词之间的磋商和周旋。诗人不是效忠于已成的形而上学体系甚至诗歌经典,更不是被动认同写作与“生活”的表面上的对等,而是捍卫住生存以问题的形式存在,“沉溺于对未知事物的迷恋”,享受写作带来的活力、热情和欢愉。
生于四川省
泸州。现居北京。 尽管早在1979年就开始发表作品,但欧阳江河这一笔名直到1985年才正式出现在中国现代诗坛。当时由北大五四文学协会刊印的两卷本半官方性质的诗歌刊物《新诗潮诗选》选登了以“欧阳江河”为笔名的三首诗歌:《履历》、《白色之恋》、《背影里的一夜》。而在此之前,作者一直以自己的原名江河发表作品,有趣的是,这个名字恰好就是著名朦胧诗人于友泽的笔名。在1986至1989年期间,欧阳江河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于《
诗刊》等官方刊物,并且以《
现代汉诗》、《
日日新》、《诗刊》等杂志为主要载体,发表了一系列诗作与诗歌评论文章,并参与针对“
非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论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欧阳江河在国内建立了自己一流先锋诗人和诗评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