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同旨,文章的大旨)适(恰当)。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缋。亮(同谅、确实)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警策”,原义是马鞭。李善注:“以文喻马也。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文赋》借这个比喻来论述警句在作品中的重要性。陆机认为,有的作品长篇大论,称得上“文繁理扩”,却不知所云。“极无两私,尽不可益”说明噜囌是无益而有害的.这里的“极”指文章的终极目的,约相当于今天所谓的作品的主题。陆机已经意识到作品的主题要集中突出,如果噜囌,就会造成主题分散。尽,指语言尽意。言已尽意,再说就是多余的了。怎样才能既突出主题,而又避免噜囌呢?陆机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突出片言只语作为警句,这样就能“功多而累寡”,因此要毫不移易地坚持这样仿。陆机是在中国文论史上首先对警句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作明确论述的人。他的这一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世”不仅说明句子是篇章的基础,而且他还认为佳言、警句可以起到“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的作用。杜甫也自称“为人性喜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胡震亨《唐音癸签》引《诗家一指》更提出:“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这些都说明警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