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路口
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路线在高程不同的平面上互相交叉的交通设施
指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路线在高程不同的平面上互相交叉的交通设施。立体交叉可以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避免车流在交叉路口形成冲突进而引起的交通堵塞现象。
简介
立体交叉路口是道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形成的立体交叉。它将互相冲突的车流分别安排在不同高程的道路上,既保证了交通的通畅,也保障了交通安全。立体交叉主要由立交桥引道坡道3部分组成。立交桥是跨越道路的跨路桥或下穿道路的地道桥。引道是道路与立交桥相接的桥头路。坡道是道路与立交桥下路面连接的路段。互通式立体交叉还有连接上、下两条相交道路的匝道。
早在马车时代就出现了道路立体交叉口,如1858年美国在纽约中央公园建成跨路桥。20世纪初,美国、德国出现了沿线限制的道路,这种道路与其他道路相交采用了立体交叉。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伍德布里奇修建了每昼夜平均通行6.25万辆汽车的完全互通的苜蓿叶式立体交叉。1930年在芝加哥修建了1座拱形立体交叉。30年代,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美国、瑞典、德国、加拿大等国先后在高速公路上修建了各种形式的立体交叉。60~70年代,苏联在莫斯科花园环路上修建了19座立体交叉,在公路环路上修建了43座立体交叉。法国于1980年前在巴黎林荫环路上修建了9座立体交叉。中国于1963年在广州修建了1座立体交叉,70年代在北京二环路上修建了9座立体交叉,并且首次修建了机动车与自行车分行的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道路立体交叉的形式和结构繁多,已发展到120种以上。
设置条件
1.相交道路等级高
高速公路或快速路与各级道路相交,一级公路或主干道与交通繁忙的其他道路相交,并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可设置立体交叉口。
2. 交叉口的交通量大
进入交叉口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交通的组织措施难以凑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口。
3.地形适宜,并结合兴建跨河桥或跨铁路立交,增建桥梁边孔,改善交通,且有明显经济效益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口。
4.道路与铁路的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口:
(1)高速公路、快速路与铁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
(2)一般公路、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交通量较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致使封闭道口的累计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3)高等级公路、城市主次干道与铁路交叉,而且在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内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较长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4)中小城市被铁路分割时,道口交通量虽不大,但考虑城市的整体需要,可设置一、二处立体交叉;
(5)地形条件不利于采用平面交叉,又危及行车安全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分类
按结构物形式分为三类
(1)上跨式,指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方式;
(2)下穿式,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方式;
(3)半上跨半下穿式,下层下穿,上层上跨,中层与原街道齐平。
按交通功能分为两类
(1)分离式,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方式;适用于直行交通为主且附近有可供转弯车辆使用的道路。
(2)互通式,不仅设跨线构造物,而且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以供上、下道路互通。
按交叉道路之间联系方式分为
(1)单纯式立体交叉。交叉道路之间无任何联系道路的交叉;
(2)简易式立体交叉。干道上主交通流方法实现立体交叉,次要交通流方向仍采用平面交叉的形式;
(3)互通式立体交叉。所有左转弯交通与其他交通无任何冲突;
(4)分流式立体交叉。是左转和直行的自行车流不与机动车互相干扰和冲突的三层交叉。
组成
立体交叉路口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1)跨线构造物,指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以及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
(2)正线,指相交道路的直行车道,主要包括主线和相交线;
(3)匝道,是指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4)出口与入口,由主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为出口,由匝道驶入主线的道口为入口;
(5)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转弯变速的需要,在主线右侧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出口端为减速车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7 13:0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