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洞
牙体外科手术方法
窝洞指采用牙体外科手术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并按要求制备成洞形。窝洞具有一定的形状,能容纳和支持充填材料,达到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的目的。
基本介绍
窝洞是在除尽腐质后,按一定形态要求制备形成的洞。窝洞的名称以其所在的牙面命名,如位于雯面的窝洞称雯面洞,位于颊面的窝洞称颊面洞等。窝洞是牙面修复术中不可缺少的。窝洞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G. V. Black分类方法,即以治疗方法为基础,按窝洞所在牙面进行分类的方法。该法将窝洞分为五类,每类窝洞用罗马字母表示。
结构组成
窝洞由洞壁、洞角和洞缘构成。
洞壁
窝洞内的各壁称为洞壁。各以洞壁在窝洞内的位置命名,如位于颊侧的洞壁称颊壁;位于近中的洞壁称近中壁;与牙长轴平行、覆盖牙髓的洞壁称轴壁;与牙长轴垂直、位于髓室顶的洞壁称髓壁;与牙长轴垂直、位于龈方的洞壁称龈壁等等。
洞角
洞壁相交构成的角称洞角。两壁相交构成线角;三壁相交构成点角。洞角以构成它的各壁联合命名,如轴壁和髓壁构成的线角称为轴髓线角;轴壁、舌壁和龈壁构成的点角称为轴舌龈点角。
洞缘
洞壁与牙面相交处构成窝洞的边缘即洞缘。洞缘是洞壁与牙面构成的洞角,也称洞缘角或洞面角。
窝洞分类
1、Ⅰ类洞:任何牙面的窝沟点隙处发生病损时形成的窝洞,如磨牙和前磨牙的雯面窝沟、切牙的舌侧窝、下磨牙的颊沟和上磨牙的舌沟处的龋损。
2、Ⅱ类洞:前磨牙和磨牙的邻面病损形成的窝洞。
3、Ⅲ类洞:切牙和尖牙的邻面病损,未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4、Ⅳ类洞:切牙与尖牙的邻面病损,已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5、Ⅴ类洞:所有牙齿唇(颊)或舌面近龈1/3处的病损形成的窝洞。
临床上还常采用一种按窝洞所包括的牙面数分类的方法,将仅限于一个牙面的窝洞称为单面洞,包括两个以上牙面的窝洞称为复面洞。
预备原则
窝洞的预备(简称备洞),是牙体修复术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备洞的质盆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以下几条是备洞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1、尽量去净病变组织,手术时应将坏死崩解及被细菌感染的病变牙体组织去除干净,如果遗留病变组织,龋病可以在修复体下继续发展,产生更大的危害。
2、尽量保留健康组织,保存的健康牙组织越多,越有利于维持余留牙体的强度,修复后的患牙才能更好地承受咬合力。
3、保护牙髓牙周组织,不同的牙,牙体牙周组织的形态、结构、性质各不相同,随年龄变化,患者的牙体组织厚度、硬度、髓腔形态、髓角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备洞时术者应注意了解这些特点,不要对牙髓牙周组织造成意外的伤害。
4、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备洞是在人体的生活器官—牙齿上进行的,牙体组织对外界刺激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备洞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对牙体、牙髓,甚至全身产生不良影响。备洞时应尽量减少不良反应。
预备步骤
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1、开扩洞口或寻人口:病变部位较隐蔽的龋洞,应首先开扩洞口或寻人口,使龋洞充分暴露或为手术操作形成通路,便于观察和进行操作。可用裂钻或球钻去除洞缘的无基釉质,依病变范围开扩,或用裂钻从龋洞一侧作沟,以形成手术通路。
2、去除腐质:病变范围较大时,应先去除腐质。可先用挖匙除去洞内食物残渣和大部分腐质,然后用球钻将洞缘周围腐质除尽,最后除尽洞底腐质。洞底近髓腔处的少量软化牙本质的去留,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3、设计并制备洞形:窝洞的洞缘线构成窝洞外形。虽然各类窝洞都有基本的外形要求,但洞形的制备还应兼顾病变破坏的范围。腐质除尽后,应依病变范围设计窝洞外形。窝洞应包括所有的病变部位,其颊(唇)、舌壁应达自洁区。窝洞的形态应符合固位形和抗力形的基本原则。制备过程中不可过多磨除健康的牙体组织。
4、修整洞形、清洗窝洞:完成洞形制备后,应去除洞内牙本质碎屑,仔细检查窝洞各部是否腐质已除尽,抗力形、固位形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一步去除腐质、修改洞形至达到要求。最后修整洞缘釉质,使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并彻底清洗窝洞,除去所有碎屑。
5、窝洞消毒:窝洞预备后洞内牙本质小管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量细菌残留,理想的消毒药物,既可杀灭小管中的细菌,又不致损伤牙髓,对窝洞的消毒无疑有益。但目前所用的消毒药物尚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因此,除尽腐质远比消毒窝洞重要。除尽腐质即可除去绝大部分细菌,即使有少量细菌残留,由于充填修复后的环境不利细菌生长,经一定时间后也会逐渐丧失活动能力或死亡。
I类洞的制备
I类洞多为单面洞,但当龋损波及颊、舌侧面时,应制成复面洞。单面洞应底平、壁直,窝洞深度达釉牙本质界处。较深的龋损不必要求窝洞底平整,在去尽腐质后可借助垫底形成平底。复面洞时,颊面或舌面窝洞的龈壁应与牙长轴垂直,其近远中和颊舌宽度均不小于1.5mm。近、远中壁相互平行并垂直于龈壁,轴壁与龈壁垂直。要面鸠尾固位形的洞形要求同单面洞。鸠尾峡的宽度不小于1.5mm,用高速气涡轮牙钻(裂钻)沿颊沟或舌沟向更面中央窝沟或远中窝沟扩展形成鸠尾形。洞底髓壁与轴壁垂直,形成梯阶。
Ⅱ类洞的制备
Ⅱ类洞依病变破坏范围可制备单面洞或复面洞。当病变已累及接触区时,应制备复面洞;若病变未累及接触区,为避免过多磨除健康的牙齿组织,可从邻面制备单面洞;如果从邻面操作极为困难,也可制成复面洞,从更面进行操作。Ⅱ类洞多数情况下需制备成复面洞。
邻面部分制备:用裂钻从近远中边缘嵴处开扩洞口,钻轴与牙面垂直,洞口的大小与邻面破坏范围一致。将邻面洞制备成盒状洞形,龈壁与轴壁垂直,宽度不超过2mm。颊舌壁位于自洁区并在要方略靠拢,使龈方颊舌壁间距略大于牙合方。
Ⅲ类洞的制备
视病变范围的大小和邻面的存在与否可备成单面洞或复面洞。
1、单面洞的制备:病变范围较小,龋洞的颊、舌壁有一定厚度且同时伴有龋损侧邻牙缺失,可制备单面洞。
1.1 用倒锥钻从邻面去除龋损腐质。
1.2 按单面洞制备方法将窝洞制备成与患牙邻面外形相一致的三角形,洞底与牙面形态一致呈凸形,深度达釉牙本质界即可。
1.3 可在唇轴舌点角处制作倒凹,倒凹位于釉牙本质界下约0.5毫米处的牙本质中。
2、复面洞的制备:若前牙邻面龋损破坏范围大,或龋损侧邻牙存在,无备洞操作空间,须制备复面洞。
2.1 视龋损破坏范围及方向确定从舌侧或唇侧扩大洞口,如唇侧未遭破坏则尽量从舌侧人口。
2.2 用裂钻从舌面边缘峰处开扩洞口,洞口的切龈向宽度应与邻面破坏范围一致。邻面洞形与单面洞相同。
2.3 用裂钻从邻面约lmm深处向舌侧窝扩展形成鸠尾形,裂钻的长轴应与舌面垂直。舌面窝洞的洞形与I类洞相同。鸠尾一般不过中线,其切龈宽度约为2.5mm。切牙的鸠尾应不损伤切嵴、对侧的边缘嵴和舌隆突;由于切牙的唇舌径较小,制作鸠尾固位形时,不可加深窝洞,以免降低牙齿的抗力和意外穿髓。舌面洞底(髓壁)与邻面洞底(轴壁)互相垂直并形成梯阶。
IV类洞的制备
因受银汞合金充填材料性能所限,目前一般不用银汞合金修复IV类洞而改用复合树脂类修复材料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
V类洞的制备
1、用小号倒锥钻从唇、颊侧备洞,钻针应垂直于牙面,深度约达釉牙本质界处的牙本质中。
2、洞外形呈肾形,洞底呈凸面,与牙面平行。
3、龈壁与洞底垂直,可在轴龈线角或轴妥线角处作倒凹以增进固位。
洞形设计
外形设计
窝洞外形的范围应包括所有病变组织和可疑的点隙裂沟,外形应作预防性扩展,邻面侧壁应扩展到接触点以外的自洁区,龈壁应置于平齐眼乳突边缘健康的牙休组织上。窝洞外形线应为圆缓曲线,以减少应力集中。
抗力形设计
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牙能够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的特定形状。Ⅰ、Ⅱ类洞对抗力形要求较高,V类洞要求可稍低。
1、洞形深度:窝洞底必须建立在牙本质上,后牙洞深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前牙应达釉牙本质界的牙本质面。
2、盒状洞形:窝洞应制备成盒状,即除特殊情况外,要洞底平,侧壁平直与洞底相垂直,各侧壁之间相互平行。洞底各点线角应明确而圆钝,使应力不集中,要力均匀分布。
3、梯阶形成:复面洞的洞底应形成梯阶以均匀分担咬合力,其中龈壁与髓壁平行,轴壁与近、远中侧壁平行,各壁交接呈直角,点、线角圆钝。注意龈壁一定要与轴壁垂直,切勿形成向龈方的斜面。
4、无基釉、脆弱牙体处理:窝洞釉质壁应与釉柱排列方向平行,洞口不能留有无基釉;对脆弱的牙尖牙嵴,应适当降低高度,减轻要力负担。
固位形设计
固位形是使充填体能保留于洞内,承受更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当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无粘结力时,充填体的固位主要靠密合的摩擦力和一定的机械样合力。
1、侧壁固位:相互平行且具有一定深度的侧壁,可使充填体通过和洞壁的密合摩擦而达固位目的。
2、倒凹固位:单面洞可以在牙尖下制备倒凹增强固位,制备倒凹时要防止伤及髓角,因此洞底深度超过釉牙本质界0.5mm以上,应先垫底再制倒凹,较深的洞可以不制倒凹,使用粘结性强的修复材料时也可不制倒凹。
3、 鸠尾固位:鸠尾固位用于复面洞的固位,它借助鸠尾峡部的锁扣作用,防止充填体水平方向的脱出。鸠尾峡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宽度在后牙一般为颊舌牙尖间距的1/3。位置应在洞底轴髓线角的靠中线侧。鸠尾的宽度必须大于鸠尾峡。
4、 梯形固位:也是复面洞采用的固位形,邻雯面洞的邻面设计为龈方大于雯方的梯形,防止充填体呈垂直方向脱出。梯形的外形应作预防性扩展,梯形深度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2一0.5mm。
便利形设计
在维护外形的基础上,在需要的地方略加修整,便于器械和充填物能够达到窝洞的任何部位。要达此目的,可选用适当器械,对洞形作适当延伸;当洞外形位于不健康牙龈处时,可用分离器或木楔分离牙龈,必要时切除部分牙龈。
参考资料
什么是窝洞.上海口腔网.2012-09-26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3 00:59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结构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