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科
哺乳纲鳞甲目下属的一科
穿山甲科(学名:Manidae):是哺乳纲、鳞甲目下属的动物,共3属8种,穿山甲属4种,分布于亚洲;长尾穿山甲属2种,分布于非洲;地穿山甲属2种,也分布于非洲。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体形狭长,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身披覆瓦状排列的鳞甲,遇敌害可全身蜷缩成球状。穿山甲可分为树栖和地栖两个类型,但地栖者也可爬树。
形态特征
穿山甲科共三属8种,穿山甲属4种,分布于亚洲;长尾穿山甲属2种,分布于非洲;地穿山甲属2种,也分布于非洲。穿山甲身披覆瓦状排列的鳞甲,遇敌害可全身蜷缩成球状。穿山甲可分为树栖和地栖两个类型,但地栖者也可爬树,树栖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长尾穿山甲有很长的尾,尾部有缠绕性。
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各种穿山甲外形上大体相似,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其中小型种类体重1-2千克,而非洲的巨地穿山甲体重可达25-35千克。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雌体有乳头1对。
栖息环境
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稀树草原和开阔的林地,河流、沼泽森林、初级和次级雨林、人工森林、灌木丛、农田(前低地雨林的农业区)。它们的分布非常局部化,永远不会远离永久的水域和水道。也出现于多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在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
生活习性
独居,昼伏夜出,在冬季的时候下午开始活动觅食,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它们依靠灵敏的嗅觉搜寻食物,一旦发现白蚁巢穴就用黏糊糊的舌头伸入洞中捕食白蚁,穿山甲的舌头极限长度高达50厘米。行走缓慢,会游泳,嗅觉灵敏,在受到威胁时会蜷缩成一个球,偶尔也会用粗壮的尾巴打击猎食者。南非穿山甲前肢有力,前爪强壮,擅长挖掘和筑巢,它们也会占用废弃的疣猪或土豚的巢穴。树穿山甲是独居动物,栖息在树上,它们会在树枝叉或植物上卷曲睡觉。有良好的嗅觉,但视觉则一般。以昆虫为食,如蚂蚁及白蚁,或在树上行动的其他昆虫。
穿山甲的交配季节是从夏末到秋初,雌性分娩在冬季后,怀孕期约140天,每胎产1仔。
分布范围
分布于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乌干达、博茨瓦纳、乍得、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南苏丹、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安哥拉、贝宁、喀麦隆、刚果、科特迪瓦、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不丹、中国、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文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
该科物种
繁殖方式
穿山甲是胎生动物,其发情交配时间以4-5月为主,发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便分开,分娩期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个月左右,雄性穿山甲发情持续时间较长,雄性发情期一直发情,不呈现周期性;雌性发情期有2-5个发情周期,发情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后不再发情。雄性发情期到处寻找雌性,发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后分开。穿山甲每年1胎,偶尔产2胎。
穿山甲初生仔闭眼,无鳞,色浅白色,半月龄开眼;1个月以后增重200-500克,鳞片渐次角化,多为黑褐色;2个月后可随母穿山甲外出觅食;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6个月仔兽体重可达1500-2000克,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
极危(CR)——3种;濒危(EN)——3种;易危(VU)——2种。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穿山甲在亚洲被广泛猎杀,以作为食物及传统药物使用。该物种在其原生栖地均大幅减少,分布于中国的穿山甲自1990年起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二中,表示任何从野外捕猎的商业用途均被禁止。在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均禁止出口及贸易,包括孟加拉、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及越南等。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食用,非法捕杀、走私或贩卖,可被判监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虽然穿山甲在亚洲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2002年也禁止任何穿山甲的国际贸易活动。然而,在巨大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刺激下,这些法律条款并没有发挥足够有效的作用。
该物种2000年为主要用于商业目的的野生捕捞标本建立了零出口配额(CoP11)。它在所有分布的国家均立法为受保护的物种(不丹除外)。
穿山甲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对拯救濒危物种穿山甲的行动将大力推进。2018年将是“穿山甲盘点之年”。
2020年6月5日,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中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
相关事件
2015年7月15日,一微博名为Ah_cal网友自曝考察广西,在高官办公室煮穿山甲吃,称爱上这野味,还曾喝特供酒,坐飞机直接进驾驶舱。2017年2月,这条吃穿山甲的微博被大量网友转发,引发广泛关注。
2015年7月8日至10日,广西举办了“投资广西走向东盟——2015年香港企业广西行”活动。活动结束后,该考察团个别成员自行留在南宁,并参加了私人组织的宴请活动。其中李加和先生未随团返回香港,而是自行留下于2015年7月11日起与朋友在广西游览时发生了吃穿山甲事件,并于2015年7月15日在网络上发了微博。
2016年2月8日,针对“广西考察吃穿山甲”一事,中国国家林业局连发再发两条微博指出,“炫耀”穿山甲肉的美味,就是在“炫耀”自身的残忍和无知。
国家林业局呼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形成强有力的保护洪流。拒绝食用穿山甲,留住极度濒危的美丽生灵。
2018年1月,《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了一篇标题为《正风肃纪不停歇清风正气扑面来》的文章,中纪委在纠正“四风”的工作上,还实时紧盯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1年3月31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工作的情况。其中主要结论为: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提示蝙蝠、穿山甲或者鼬科、猫科动物,以及其他物种都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
最新动态
英媒报导
参考消息网2018年8月23日报道英媒称,近几十年来(20世纪50年代),人类为了获得穿山甲的肉和鳞片,搬入它们的栖息地,并对其进行猎捕,这样做已经使在中国东部生活的穿山甲失去了一半的栖息地。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8月21日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鳞甲食蚁兽”就被驱赶到了更小的一块土地上,其主要活动范围被限制在武夷山脉。报道称,在对这些中国濒危动物数量的长期变化进行首次研究时,一组科学家制定了一项策略,旨在让它们在剩余的栖息地中更好地生存。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贩运最多的哺乳动物,在中国和越南,穿山甲的肉被褒为美食,而在亚洲传统的医学中,穿山甲的鳞片也被视为珍品。
报道指出,虽然研究人员考虑了气候变化对穿山甲向海拔更高地区撤退可能产生的影响,但他们的结论是,人类活动仍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因素。研究人员在《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发表论文指出,随着人类群落在较低的地势不断扩大,穿山甲被迫进入山里。报道称,他们从当地历史文献中搜集了关于该地区穿山甲数量的长期记录,以及它们在近50年里的变化。报道称,由于这些地势较低的地区建立了条件更好的运输通道,活体动物更便于运送到全国各地,因此穿山甲的买卖越来越多。
论文的作者指出:“穿山甲应对人类捕猎的消极防御策略为人类捕猎提供了便利。”报道称,买卖穿山甲是非法的,但对这些动物来说,需求和价格的上升以及当地人的普遍贫困是“致命的组合”。
科学家说,尽管所有八种穿山甲都面临灭绝的危险,但中华穿山甲还是有希望的。作者们解释说:“中国的环保计划可能会对穿山甲的数量产生积极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几项环境保护计划——例如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穿山甲的减少率一直在下降。”
报道称,为了保护该地区剩余的穿山甲,他们确定了中国的一系列优先保护区,包括18个自然保护区和46个辖区。报道指出,由于穿山甲身体各部分的买卖在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科学家们呼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报道称,这些措施包括打击支持非法贸易的传统药店,以及与山区的社区展开合作。
关注度排名
穿山甲在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的2017年关注度排名中,仅次于大熊猫占据第二位,在新浪微博的榜单山也位列第五;而在关注度跃升方面,今日头条平台上穿山甲2017年的关注度同比增长最多,澎湃新闻上仅次于大熊猫排在第二位。
2017年12月18日,动保组织野生救援邀请明星拍摄穿山甲公益宣传,而人民日报转发该宣传片的微博创下最受关注前十动物里单日关注度的最高记录。
盘点之年
12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穿山甲日。2017年初,《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提出“让2017成为穿山甲的命运转折之年”;2018我们将再接再励,让它成为“穿山甲盘点之年”。
回首过去的2017,在中国绿发会及绿会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揭露了穿山甲公子等食用穿山甲等事件,并先后4次奔赴南方调查穿山甲黑市交易和消费市场;在湖南和广西成立了“中华穿山甲保护地”;对南方海关查获的33只穿山甲活体进行跟踪调查……。
值此新的一年,中国绿发会拯救濒危物种穿山甲的行动将进一步推进。2018年,将是“穿山甲盘点之年”。盘点,意味着寻根问底。这必定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考虑到穿山甲的市场需求与黑市交易价格,以及这项工作可能会触动到的利益链条,阻力与危险,更是相伴左右。正如最近我们针对罚没的11.9吨穿山甲片跟进时收到的一条警告所说:“这里水好深的,叔叔,穿山甲鳞片8元左右一克、黑市炒到20、30一克。将近12吨,价值过亿了,涉及到的都不是一般单位,利益链太大,慎重。”
然而,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我们和广大志愿者一起,继续为保护包括穿山甲在内的濒危物种而奋力前行。一年,两年,甚至三年,我们相信“穿山甲盘点之年”的工作一定会给这个物种带来新的生机。“穿山甲盘点之年”并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将通过实际行动,将致力于穿山甲保护的伙伴们扭在一起形成合力。
朋友们,请加入绿发会,让大家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对所有生命都更美好的世界。
参考资料
Manidae.The IUCN Red List.2021-03-01
Manidae.Animal Diversity Wel.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22:4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