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洞公园
贵州省兴义市境内公园
穿云洞公园地处兴义市中心区,植被繁茂,环境清幽。但由于多种原因,穿云洞公园一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公园山体范围内,还有摩崖石刻;公园山顶以游道形式进行贯通,观景亭、自然草坪、童趣园、雕塑园及浮标文化墙等景观;山脚及其周围将设置沿山道路。
地理位置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云南东路中段。
发展历史
明代依洞始建阁楼5层,后毁于战乱。清时迭经修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重修恢复旧观。光绪丁未(1907年)县人刘显潜集资续修,建“伫晖楼”、“涵虚阁”、“友石轩”、“芸香榭”,洞内设龛祀王阳明石像,改穿云洞名“阳明洞”,宣统二年(1910年),都匀人解炯撰《望穿云洞记》勒石于侧洞口。
1937年刘显潜再度培修,并成立“阳明涧培修经费管理委员会”,使穿云洞维修经费得以保障。同年,刘显潜补序《阳明洞记》刻石立右侧。兴义市民因洞内有王阳明石像而称其为“大佛洞”。贵阳名流徐天叙主持兴义笔山书院时,笔山书院学务,蒸蒸日上,巳达顶峰,曾经每个月在此进行一次学术讲演,成了风气,涵虚阁后的阳明洞对于兴义文化学术的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一笔。
穿云洞占建群历经数百年沧桑,几度兴废。1953年、1981年兴义县人民政府两次大规模维修,始复旧观。1991年在牛场坡发现溶洞一处,兴义市人民政府开发此洞并增建附属建筑,使穿云洞成为兴义市的公园。
兴义县人民政府于1953年拨款修复,设茶座和文娱、阅览室。“文化大革命”中,穿云洞被视为“四旧”又遭破坏。1981年,县人民政府按城市建设规划,再次拨款整修,并将牛场坡纳入了穿云洞的整体规划之中。
2008年底到2009年5月,兴义市将穿云洞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公园,恢复了原有建筑面貌,还自然山水于市民,真正体现出穿云洞的文化底蕴和品位,成为兴义市打造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主要景点
穿云洞
穿云洞,位于兴义县新旧两城中间,西傍花桥河,与水晶山对峙,牛鼻子桥沟通其间。前洞口西南向,开阔明亮;后洞门北向于山腰,险中露秀。洞内可供上百人休闲观光。
洞前依山建有攒尖顶阁楼五层,木结构穿斗式。除顶层为四角造型外,其余均为重檐单坡式二角造型。翼角为翘尾鳌鱼式,筒瓦,云纹滴水瓦当。洞门前有十一级踏道。踏道终端系四根合抱杉木檐柱。檐下栏额镶嵌方格木纹华牙子,正中悬挂黑漆方木匾一块,阴刻“阳明洞”三个隶书金字。两侧檐柱间,有高一点二米菱形木栏杆。以上四层,除三层为砖墙中开破子棂窗外,其余为格眼形、万字形、梅花形窗花,枋额绘有花草禽鸟图案。阁脊形如葫芦。整座建筑设计精湛,布局适当。
洞内分三台,每台有石阶。第三台上,砌有长3米,高1.3米,宽2米石神龛一座,泥塑王阳明像。龛两侧木柱上有楹联:“境去人不远;石无土而高。”
后洞悬崖峭壁,树缠藤绕。依洞建有穿斗式木结构悬空长廊楼“云香榭”,长廊边设有木栏长椅。榭下有一亩左右荷花池,池边围有栏杆。
洞外石阶曲折蜿蜒,直达山顶涵虚阁。阁为六角攒尖顶,北面亭柱上,有聂尊吾题楹联:“揽胜登临,三面山光一面水;凭虚结构,二分人力八分天。”
涵虚阁
为穿斗式五重檐四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南明永历贵州巡抚钱邦芑(字开少,江苏丹徒人)有诗日:“来去穿云五尺藤,好峰精刹我频登。碧天万里圆明月,文室千年宿一灯。头白尚容还故国,眼枯不敢望诸陵。缁衣莫制人间泪,犹是前期剃枭僧。”点出穿云洞古建筑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6:06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