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腔效应
创伤弹道学效应
空腔效应是创伤弹道学上的,一般枪弹的两种主要致伤作用中的一种。近距离射击时,弹丸进入肌体后,当弹头贯穿人体时,由于运动介质发生突然变化,弹丸发生失稳,但仍存速很高,弹丸经过的创道周转的组织受到弹丸作用,获得了速度开始向其周边运动,这样创道就要比弹丸的直径大数倍甚至十数倍,这就是瞬时空腔
术语简介
同时随同弹头一起进入人体的高压气体遇到人体硬组织、受顿挫从射入孔反弹出来(弹头射入孔就成了气体射出孔),使射入孔产生十字形或星芒形炸裂,这时射入孔面积大概是射出孔的二、三十倍。
弹头运动停止后,由于肌肉组织的弹性作用,会自动恢复,但由于大量肌肉组织在运动中受到了损伤,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因此就在创道上形成了永久性的空腔。 (一般出现在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射击过程中)
还有就是射击距离过远,子弹的动能和稳定性都相对减弱了,击中人体时因为受到顿挫而产生翻滚,这样一来也会产生空腔效应,但原理完全不同。(前者是高压气体,后者是子弹翻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04:2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