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指数,又称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定义
空气指数又称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且能定量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空气指数的取值范围定为0~500,其中0~50、51~100、101~200、201~300和大于300,分别对应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 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定数值,在实际应用中,又把III级和IV级分为III(1)级、III(2)级和IV(1) 级、IV(2)级。I级,空气质量评估为优,对人体健康无影响;II级,空气质量评估为良,对人体健康无显著影响;III级,为轻度污染,健康人群出现刺 激症状;IV级,中度污染,健康人群普遍出现刺激症状;V级,严重污染,健康人群出现严重刺激症状。
测量及评价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一个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它并不直接表示具体污染物的浓度值,而是基于多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综合评价。在AQI的评估体系中,涵盖了六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每种污染物均设有不同的浓度限值,这些限值依据GB3095-2012国家标准确定。
首先,针对每一种污染物,根据其实测浓度值(对于PM2.5和PM10,采用24小时平均浓度),参考相应的分级浓度限值,计算出各自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这一过程确保了每种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都能得到准确量化。
随后,从六种污染物的IAQI中选取最大值,该值即为当日的AQI值。AQI的范围设定在0至500之间,其中,AQI大于100表明至少有一种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了其对应的健康标准限值,即视为超标污染物。以PM2.5为例,其日均浓度从35微克/立方米至500微克/立方米,对应的IAQI值从50逐渐增加到500,体现了污染程度与AQI值之间的直接关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PM2.5的日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时,尽管实际污染可能更为严重,但AQI值已达到其上限500,不再随浓度增加而上升。这种现象在严重雾霾天气中尤为突出,通常被称为“爆表”,意味着空气质量已极端恶劣。
此外,当AQI大于50时,表示空气质量已对公众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此时,IAQI最高的污染物被视为首要污染物,若存在多个污染物并列最高IAQI,则它们均被视为同等重要的首要污染物。
综上所述,AQI的计算与评价是一个基于科学标准和实测数据的综合过程,它通过比较不同污染物的IAQI来确定整体的空气质量状况,为公众健康防护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空气质量划分
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中指出,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1997年监测的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颗粒物含量三项,2013年起改为监测六项)
1、一级: 空气污染指数 AQI≤50优级
2、二级: 空气污染指数 AQI≤100良好
3、三级: 空气污染指数 AQI≤150轻度污染
4、四级: 空气污染指数 AQI≤200中度污染
5、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AQI≤300重度污染
6、六级: 空气污染指数 AQI>300严重污染
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时,人们可正常活动。例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空气质量好,污染指数多小于50,一般的商业区、居民区也在100以内;
在51-100之间,某些污染物会对易感人群健康有微弱影响;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即100~200间)时,健康人群可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200~300时,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于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
当达到重度污染(即空气污染指数在300以上)时,则健康人也要避免室外活动了。
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全国各城市空气质量及PM2.5实时数据来自于中国环保部,每小时更新。
评价差异与影响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将现行的API改为AQI,AQI即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为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API即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为描述空气污染状况的无量纲指数。AQI和API评价方法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参评指标
AQI空气质量日报(时间周期24h)的指标包括SO2、NO2、CO、PM10、PM2.5的24h平均以及O3的日最大1h平均、日最大8h平均,共计7项指标;实时报(时间周期1h)指标包括SO2、NO2、CO、PM10、PM2.5、O31h平均以及O38h滑动平均和PM10、PM2.5的24h滑动平均,共计9项指标。而API日报的评价指标为SO2、NO2。
发布内容与形式
AQI具有日报和实时报两种方式,要求的发布内容包括7个方面的信息:评价时段、监测点位置、各污染物的浓度及空气质量分指数、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级别,由地级以上(含地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环境监测站发布。API日报具备5个方面的信息:时间周期、区域范围或测点位置、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级别。
统计时间
AQI日报时间周期为24h,时段为当日零点前24h;实时报则以1h为间隔,滚动发布前24h空气质量状况。而API日报时间周期为24h,时段为前一日12∶00至到当日12∶00。
指数类别及表征颜色
AQI分为六级,分别是优(绿色)、良(黄色)、轻度污染(橙色)、中度污染(红色)、重污染(紫色)、严重污染(褐红色)。API分为六级,分别是优(浅蓝)、良(海绿)、轻微污染(浅黄)、轻度污染(浅黄)、中度污染(红色)、重污染(褐色)。
国内外研究对比
中美AQI标准和技术规定:中国空气质量标准来自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下称《规定》);美国标准来自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官网(http://www.epa.gov/)发布的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每日空气质量报告技术帮助文档———空气质量指数(AQ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空气量指数(AQI)》等。
(1)中美AQI计算公式一致,AQI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和浓度限值等依据各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制定;在PM2.5和PM10空气质量分指数计算中,美国采用NowCast计算方法,该算法能够快速响应变化的空气质量状况;中国采用颗粒物24h平均值代替1h平均值计算PM2.5和PM10的空气质量分指数的做法会将污染等级严重化。
(2)中国颗粒物浓度限值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于AQI<200时的中国PM2.524h平均浓度限值评定标准较宽松,由此导致PM2.5/PM10比值出现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在空气质量优的情况下,即当AQI=50时,PM2.5/PM10比值为0.7,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3)北京奥体中心监测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AQI<50时,PM2.5/PM10比值小于0.5,且PM2.5/PM10的比值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建议中国尽早修订和调整颗粒物实时报的浓度限值并完善其计算方法。
应用及改进建议
空气质量指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为国际研究与相关预报提供了直观的工具。但各国统计标准和方法有所不同,使得对环境的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实时上报的污染分指数采用24h滑动平均浓度计算,而不是采用当前时刻的浓度值进行计算,不能反映当前空气质量状况,因此常常表现出与公众感受及其他环境监测指标不相一致的现象。
针对于此,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提高空气污染物浓度标准、增加空气质量统计指标和改进空气质量指数统计方法等改进建议,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指数指示环境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