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射击在飞行高度、速度、姿态多变的运动状态下进行,射击条件复杂,时机短暂。歼(强)击机使用航空机关炮、航空火箭射击时,要使弹丸准确命中目标,必须在有效射程内通过瞄准使武器轴线相对目标构成修正角,包括修正目标运动需要的提前角、重力引起弹道降低量的抬高角,弹头初速向量与本机速度向量不一致时,还要修正迎角引起的带偏修正角。
在轰炸机上侧射时,修正角通常包括提前角、抬高角、侧射偏差修正和退曳修正角,武器与瞄准设备位差较大时,还要构成位差修正角。此外,对地面目标射击时,还要考虑风的影响,构成偏流修正角。使用制导武器时,瞄准的目的在于获得保证导弹截获、跟踪和击毁目标所需的发射条件。武器通常是向前安装的,通过机动飞行赋予武器射击方向。空中射击一般包括接敌、占位、进入、瞄准、射击、脱离等动作。飞行员利用机载雷达、前视红外装置或目视发现目标,机动飞行使目标进入瞄准范围,利用射击瞄准具或平视显示器显示的光环或瞄准标志进行瞄准。航炮射击修正角的构成方式有:使用活动光环在跟踪瞄准时自动构成;在快速射击中利用弹丸迹线(热线)构成;使用固定光环人工量取等。使用航炮对空中目标的射击可分为跟踪射击、拦截射击和跟踪拦截射击等方式。①跟踪射击。飞机跟踪目标的同时,瞄准具不断构成瞄准所需要的修正角,并在一定距离开火射击。这种边跟踪、边瞄准、边射击的方法,称为跟踪射击。这种方法命中率较高,但攻击机要沿一定的攻击曲线飞行。受飞机机动能力、飞行员对过载的承受能力、瞄准具构成修正角范围及武器有效射程和最小退出距离等限制,使跟踪射击只能在目标后半球较小范围,即跟踪射击曲线和可能射击范围内实施。在高空或对高速目标攻击时,跟踪射击范围将更小,在目标剧烈机动的情况下,跟踪射击难于实施。②拦截射击。攻击机对准目标前方某点直线飞行,待武器与目标构成修正角时进行射击。在对直线飞行目标射击时,攻击机首先以固定不变的观测角接敌,到达适当距离以小角度转向目标,然后直线飞行瞄准射击。拦截射击时射击范围大,但命中率较低,通常在负速度差条件下或对急剧机动目标时采用。③跟踪拦截射击。攻击机以小于跟踪射击时的角速度跟踪目标,修正角靠瞄准设备辅以人工修正构成。跟踪拦截射击通常在难于实施跟踪射击时使用,其命中率高于拦截射击,低于跟踪射击。早期的红外导弹对空中目标瞄准射击时,是利用与导引头视场大小和方向一致的固定光环瞄准,使目标进入光环,靠雷达测距,待截获音响、目标距离、飞机过载符合条件时即可发射,称为定轴发射。有离轴能力的导弹可进行人工解锁搜索或与雷达天线随动。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导弹瞄准射击时,利用雷达发现与选定目标,在平视显示器上显示飞行指引符等标志,操纵飞机使瞄准点进入允许误差圆,待出现允许发射标志时发射导弹。使用中、远距空空导弹进行多目标攻击时,主要依靠有多目标跟踪能力的雷达和有主动末制导的“发射后不管”的导弹来实现。机载火控系统能自动计算修正角和正确发射条件,并提供瞄准显示。其方式可分为俯冲射击和下滑射击。俯冲射击通常采用转弯、直线或特技等动作进行,俯冲角约30°。轰炸机和某些军用运输机的射击武器主要是自卫性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轰炸机普遍装有旋转炮塔,但可能抗击范围受瞄准设备性能、武器射界、遮蔽区和射手瞄准极限角速度的限制。轰炸机的射击武器也可对地面目标射击,其射击范围还要受飞行速度、高度的影响。60年代以后,由于空空导弹的发展,炮塔基本失去作用,而靠大速度突防、隐身和电子对抗技术等提高生存能力。其武器主要是进攻性的,有反坦克导弹、火箭弹、活动或固定的枪炮,有的已装有反直升机的空空导弹。可在悬停飞行、平直飞行和俯冲状态下瞄准射击。射击命中率取决于武器性能、火控系统的精度、射击条件、飞行员技术水平、目标机动能力。在武器装备性能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命中率,关键是提高飞行员的瞄准射击技术和正确选择射击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交战双方的飞行员最初使用手枪在空中互射。不久,法国人将地面步兵机枪装在飞机后座活动支架上进行空中射击。1914年10月5日,法国飞行员弗朗士用机枪首次击落一架德国双座侦察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战果的空中射击。1915年发明了机枪射击协调器,子弹可以穿越螺旋桨平面而不会击中桨叶,随之出现将机枪固定在机身上能向前射击的单座歼击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炮成为飞机的主要射击武器,同时航空火箭弹开始用于空战。20世纪50年代,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开始服役并用于实战,逐渐成为空战的主要武器。机载武器装挂和发射装置及火力控制系统也得到相应发展。空中射击使用的武器和射击方式,随着装备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歼击机上将不仅采用高射速的航炮和性能更好的格斗导弹,还将更多地使用中、远距空空导弹,并不断完善火控系统。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