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
词语典故
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释义
(1) 指使人穷困的鬼。
六朝 以来风俗,中国民间多于农历正月某日作诗文祭送之,谓之送穷。
“﹝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唐 韩愈《送穷文
“诚知肠欲断,穷鬼故调人。”——唐 张鷟《游仙窟
“穷鬼有灵挥不去,死魔多力到无期。”——宋 陆游《雨中过东村》诗
参见相关词条“送穷
(2) 詈词。骂人贫穷。
“穷鬼,把它吃了吧!”——黎汝青《三号瞭望哨》
(3)名词。应为一神,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抟:tuán)
典故
那么,穷神倒底是谁呢?
唐代文学家李邕《金谷园记》说:“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 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中国民间相传穷鬼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穷子”。正月的晦日,穷子死了,宫人把他理葬,并说:“今天送穷子。”从那之后,穷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穷鬼了。
据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考证,我国唐代民间便开始盛行送“穷鬼”,然而只称“鬼”而不称“神”。明清之后,“穷鬼”才被尊为“穷神”。到底是神是鬼,也没人说得清。
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宋朝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23:51
目录
概述
释义
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