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穴(拼音:xué),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岩洞或土室的形状,本义应当是洞穴或土室。人体经络通行的一些关键点位也以“穴”命名,即中医上所说的穴位
文字源流
象形字。穴居应该是人类社会最早所经历的居住方式之一,比如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就住在龙骨山的岩洞里。不过,天然洞穴数量有限,华夏文明起始时代,土筑人工地穴,才是远古先民的主流住所。甲骨文、金文中,虽然尚未发现独立的“穴”字,却有作为部首的,如甲骨文“”(图A)标红的部分。金文中作为部首的“穴”字则写作图B或图C。早期的穴居,多是在平地挖出向下的土穴,穴顶用木条固定,再盖泥土。所以甲金文“穴”上面是类似穹顶的结构,下部的两点或两眼,像支撑用的斜木,也可能是通气口或出入口。到了战国文字和小篆,上面添加了一点,以显现其屋顶的出现。
“穴”的本义应当是洞穴、土屋。洞穴、洞窟可以是人栖身的地方,也可以是动物,如虫蚁鸟兽栖息的处所。如蚁穴、虎穴。洞穴大多为禽兽栖息之地,故又借指敌人或坏人盘踞的地方。洞穴、洞窟都是有空隙的,故穴便扩大为泛指窟窿和有孔隙的地方。
水往下流且无孔不入,洞穴往往成为疏通河流的水道。水道有疏通河流的作用,中医便把人体可以进行针灸以疏通经络的部位借喻为穴、穴道。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七】【穴部】胡決切(xué)
土室也。从宀八聲。凡穴之屬皆从穴。
说文解字注
“土室也”注:引伸之,凡空竅皆爲穴。
“从宀”注:覆其上也。
“八聲”注:胡決切,十二部。凡穴之屬皆从穴。
广韵
胡決切,入屑匣 ‖ 穴聲質2部(xué)
穴,窟也。丹穴,山名,鳳皇所出。胡決切。四。
康熙字典
【午集下】【穴部】 穴
古文:𥤢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胡决切,音坹。《说文》:土室也。《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诗·大雅》:陶复陶穴。笺:未有寝庙,故覆穴而居。
又《玉篇》:孔穴也。《孟子》:钻穴隙相窥。
又《广韵》: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又训为侧。《尔雅·释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官名。《周礼·秋官》:穴氏掌攻蛰兽。疏:凡兽皆藏穴中,故以穴为官名,使取蛰兽。
又地名。《书·禹贡》:鸟鼠同穴。《尔雅·释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左传·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注:鍚穴,麇地。《水经注》:中庐县之西山谓之马穴山。左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注: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北。
(jué)又《韵会》古穴切。《前汉·天文志》:晕适背穴。注: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气在日上为冠为戴,在旁直射为珥,在旁如半环向日为抱,向外为背,有气刺日为鐍。鐍,抉伤也。又叶胡桂切。曹植《七启》:采英奇于侧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
(xú)又《集韵》户橘切。《淮南子·原道训》: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诗: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宀”窄、扁,“宀”宽、大。“宀”,上点在竖中线上端,左点收笔于横中线。“八”,撇从横中线起笔,捺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撇、捺底部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7 16:55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