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圩乡(已撤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北角,邻沭阳、东海和海州,南两面隔古沂河与小伊、龙苴两乡相望,西与沭阳县交界,北有卓王河与东海县、海州区相隔。面积6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716亩,13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7636户,总人口3.2万人。
资源优势
穆圩乡交通便捷,南有可停泊千吨位货轮的海河通道古泊涟河。乡内村村通公路,距市区仅26公里,距宁连、徐连、汾灌高速公路都在10公里左右,相距12公里的
204国道接交接网,距白塔民航机场仅有30公里,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只有40公里,326省道即将穿境而过。
穆圩乡电力电讯发达,依托华东电网,乡内专设35KV变电所,架设10KV变压线40公里,配电变压器138台,照明和工农业生产用电供应充沛,穆圩乡居民拥有程控电话4300门,开通了移动电信、无线传呼、传真电话、国际互联网。
穆圩乡工业小区虽已初具规模,进区企业已达8家,水、电、路皆通,但还有180亩空闲场地和60间厂房待用。穆圩乡气候宜人,属温暖地带,年平均气温13.7℃,年降雨量为960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气候条件适合农作物生长。
农业经济
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005年3.5万亩三麦喜获丰收,总产量达14606吨,创历史新高。
重点建设三大园区,即朱桥、乔荡、邹庄5000亩连片无公害稻麦,孙港、涟北、葛庄1500亩连片秋西红柿栽植和邹庄村500亩连片春蔬菜经济园区。
全乡生猪饲养量达2.6万头,牛饲养量达1260头,羊饲养量达3500只,三禽饲养量达8.3万羽,全年牧业总产值达3560万元,同比增长13.3%。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出劳动力7400余人,创直接经济效益6400万元。
工业经济
2005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38715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年创产值7900万元。沪云冶金炉料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以上,上缴国家税收7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内联客方到位资金8000万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个,投资1100万元的沪云钒铁项目,于2005年4月在穆圩乡工业园区正式投入生产;投资500万元的利民服装厂于2005年5月投入运行;投资3000万元的兴彩机械项目和投资2000万元的保鲜设备生产项目落户我县板浦工业园;投资3000万元的氯化钛生产项目和投资3000万元的兽药生产项目落户县城工业园区。沪云冶金炉料、威士行复合材料被评为市先进民营企业。
社会事业
认真落实中央惠民政策,全力以赴抓好水稻直补,稻麦良种补贴发放及农业税减免工作,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强水利建设,新建排涝站1座,疏浚中北涟4500米,南北洪6500米,挖大中沟48条,土方80万方,总投资160万元。强力推进道路、改水、医疗等工程建设,新建自来水厂一座,新增饮用水受益人口8200人,新铺乡村水泥路10公里,完成草危房改造269户,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参合人数24000人,参合率达80.6%。
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铺设街道水泥路2公里,下水道1600米,新装路灯50盏,总投资达60万元。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共落实低保户367户,人口706人。
发展思路
2006年穆圩乡党委政府将紧紧围绕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县委“项目兴县、环境立县、富民强县”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穆圩经济社会提速升位跨越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2006年底,力争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客方到位资金18000万元,工业用电量突破2000万千瓦时,增长20.1%,财政收入增长9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8%,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
安全生产
穆圩乡紧紧抓住“安全生产月”的契机,在穆圩乡范围内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促进了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穆圩乡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以“关注安全生产,共创健康美好生活”为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工作原则,做到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持续不断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公众喜欢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企业单位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和社会公众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穆圩乡悬挂横幅8条,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份,形成了“关注安全生产,共创健康美好生活”浓烈氛围。
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亦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包括的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沃土工程等土地治理项目。
穆圩乡党委、政府将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做到以沼气为切入点,抓整体建设,走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之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橄榄产业,把其发展成为前锋镇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奔康至富;大力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事业
灌云县穆圩乡文化站积极联系各村关工委把各村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同时联系省内各大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来穆圩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做法旨在把高校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和留守儿童联系起来,通过高校社会实践小组为留守儿童捐赠童话书籍、送铅笔、书包、辅导功课等形式,让留守儿童的暑假丰富多彩,受到了
农村留守儿童的欢迎。
穆圩乡文化站联系了淮海工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省内高校的大学生社会暑期实践小组来穆圩乡参加社会实践,采用多种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学习生活。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城市职业学院把200多套儿童书籍、300多只铅笔和橡皮送到穆圩乡吴南村留守儿童手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同时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台精彩的晚会。
淮海工学院的同学们为穆圩乡朱桥小学的留守儿童补习功课,趁暑假好好为下学期的学习打基础。南京农业大学派出了一个红十字会社会实践小分队,为孩子们检查身体、讲解夏日防暑等基本常识,让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们感受另一种关爱,也让他们的父母更放心的在外打工。孩子们都说,这个夏天是最丰富多彩的。
著名人物
颜振高(1875---1938),祖籍海州南四十里
颜滩,排行第五,复圣公
颜子74代孙,人称“高五太爷”。
高五太爷年少时精明强干,及壮年,体貌丰伟,英俊潇洒,饱读诗书,闲暇时习武练功,坚持不懈,天长日久,臂力过人,百余斤石锁操作自如,强公硬弩,百步穿杨。第一次赶考,主考官说是魔术,不敢相信是真的,被落选,第二次赶考才得中举人,那年他23岁(1898年)。
高五太爷中举后,皇封安徽督军,赴任途中,路遇穷困,慷慨解囊,盘缠告罄,只得回家筹钱。
回家后,大失所望。原来其胞兄振举,精通麻衣相术,测己阳寿32岁,因此豪赌挥霍,欠下巨额赌债,赌徒索赔,卖粮还债,粮仓如洗。 高五太爷托亲告友,七挪八借,近半月才筹足路费,但已误了任期。
安徽督军被同窗
马联甲(1865---1924)顶替上任。
自那时起,高五太爷更加尚德修节,疏财仗义,急人之难,解人之厄,一时名闻遐迩,社会贤达,乡绅士子,咸与结交。
官衔在,官服在,加之威望在,海州官和他交往甚密。平时个性耿直,爱打抱不平,惩治了古城的路霸刘大寇,严办了孙港的毁坏青苗案······使得当时颜姓后裔免遭恶人欺侮。
邻里,后代多受其熏染或感化。
其子承藻公(1893--1948),其孙景元公(1922--1951),杏林悬壶济世,兼设私塾,教坛执鞭化民,有教无类,泽被乡里。深得四乡八镇好评,誉满海州南乡。
高五太爷虽然未能冠乌纱,领千军,封妻荫子,但其德行,何让于雕翎紫蟒;其识见,何短于帷幄经纶;其气概,何逊于横刀却敌。其事迹,实在可传之于后世.。在
海州颜氏一族中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