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蟹
以河蟹等为主料的食品
稻香蟹是以河蟹等为主料制作而成的菜品。
步入盘锦,大道两边的稻田里阡陌纵横,水田被剪裁得形状各异、错落有致,一垛垛未脱粒儿水稻像一个个小型谷仓,承载着又一个丰年后的收成。盘锦市位于松辽平原南端、辽河入海口,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平坦,多水无山。《盘山厅乡土志》记载,1907年,盘锦地区开始有水稻种植的记载。珠玉天生 百年成一稻中国质量检验中心对盘锦大米检测后得出结论:盘锦大米如珠似玉,晶莹饱满,粒形完整,胶稠度高,糊化度低,米饭色泽油润、清香浓郁、筋道滑腻、口感极佳。
20世纪20年代,盘锦大米即成为东北军的“帅府专供”品;日伪时期,盘锦大米则成为当时伪满洲国的“御用”食品。建国后,盘锦水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昔日蒿草遍布的盐碱滩变成大片良田,为盘锦市的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1986年,盘锦正式建市。从此,盘锦市农业生产开发进入一个新时期,也成为盘锦大米逐渐走红全国市场的勃发期。
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欧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上,“盘锦大米”成为知名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盘锦大米又相继斩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两项殊荣。
在充分利用盘锦水地资源的基础上,盘锦大米陆续向优质大米、有机大米、富硒米等绿色有机方向发展。盘锦市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飞介绍说,盘锦市已经有8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获准使用盘锦大米品牌。
在2007年中国优质稻米(盘锦交易会)上,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表示,要把盘锦大米做优、做强、做大,引导粮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走大品牌、大企业、大粮食、大市场的道路。
随着盘锦大米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盘锦市大米加工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生产线,从原粮入库到产品包装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也涌现出了一批诸如锦珠大米、鼎翔米业、晶泽大米、柏氏米业等有代表性的本地大米加工企业。
在李飞看来,过去的盘锦大米像荆钗布裙、唤着通俗小名的“小家碧玉”,夹裹在各种大米品牌之间,随着居民消费档次的提高,盘锦大米也应该摆脱“小姐身丫鬟命”的现状,打开高端消费市场的大门。
2011年,盘锦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114.6万吨,比上年增加9.4万吨,增长9%;其中,水稻产量101.2万吨,比上年增加4.4万吨,增长4.6%。
粮食增产让盘锦市的两个县均入选全省30个产粮大县,其中大洼县位列全省30个产粮大县的第九位,盘山县由于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亿斤大关,也位居全省产粮大县第23位。
稻蟹共生 从稻田养蟹到蟹田种稻
盘锦地处九河下梢,这里沟岔纵横,当地流传下来“棒打鸭子瓢舀鱼,螃蟹爬进饭锅里”的民谚,道出了盘锦的“蟹缘”和产蟹盛况。
盘锦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该地区的特产之一。李飞说,关于盘锦河蟹,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当年唐王李世民御驾征东时,兵临三岔河谷地,正值初冬季节,三岔河水深冰薄,渡船无从筹措,兵马辎重难以涉河。关键时刻,无数只螃蟹浮出水面,搭起一道蟹桥,承载千军万马长驱东进,打败了盖苏文。唐军过河以后,再回头视之,螃蟹已难觅踪影,由于马蹄践踏,螃蟹壳上留下了清晰的马蹄印。
稻田养蟹,是盘锦稻作文化的升华。据了解,盘锦市开稻田养蟹先河的是大洼县荣兴的一位农场农工——李宝琦。1991年,李宝琦在其承包的4亩水稻田内试放河蟹养殖取得成功,打开了盘锦市生态农业品牌的另一扇门。
在李宝琦稻田放养河蟹的试验中,免施了化肥和农药,养河蟹所用的饵料与河蟹排出的粪便,同时增加了稻田有机质含量。这一创举为后来稻蟹共生模式的推广提供坚实的数据论证。
2010年,盘锦市河蟹养殖面积达148万亩,占全国12%、全省88%。盘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河蟹第一市”。2011年3月下旬,受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产品(6.74,0.15,2.28%)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盘锦河蟹”品牌价值11.66亿元。
盘锦味道鲜美河蟹,清末盘锦大才子李龙石遍尝兴化中堡蟹、阳澄湖大闸蟹后,慨然写道:“三岔河螃蟹天下为甲”,自豪之情,油然而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08:3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