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为
半翅目,
缘蝽科。分布在上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西藏等。寄主于水稻、麦类、玉米、粟、棉花、大豆、柑橘、茶、高粱等。喜聚集在稻、麦的穗上吸食汁液,造成秕粒。
体长9.5—11mm,宽2.8—3.5mm,体黄褐色,狭长,刻点密布。头顶中央具短纵沟,头顶及前胸背板前缘具黑色小粒点,触角第1节较粗,长于第3节,第4节纺锤形。复眼褐红色,单眼红色。
前胸背板多为一色,侧角细长,稍向上翘,末端黑。
湖北1年生2代,
江西、浙江3代,以成虫在杂草根际处越冬,江西越冬成虫3月下旬出现,4月下旬一6月中下旬产卵。第一代若虫5月上旬~6月底孵出,6月上旬~7月下旬羽化,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二代若虫于6月下旬~7月上旬始孵化,8月初羽化,8月中旬产卵。第三代若虫8月下旬孵化,9月底~12月上旬羽化,11月中旬一12月中旬逐渐蛰伏越冬。广东、云南、广西南部无越冬现象。羽化后的成虫7天后在上午10时前交配,交配后4—5天把卵产在寄主的茎、叶或穗上,多散生在叶面上,也有2—7粒排成纵列。早熟或晚熟生长茂盛稻田易受害,近塘边、山边及与其他禾本科、豆科作物近的稻田受害重。
(2)在低龄若虫期喷50%
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5000倍液、2.5%
敌杀死(溴氰菊酪)乳油2000倍液、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667㎡喷对好的药液50L。防治1次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