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生活》是2003年10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本书主要讲述了人们的两个互相依存的精神维度。
崔卫平,女,江苏盐城人,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研究领域:政治哲学、电影和文学理论、先锋诗歌,包括当代中、东欧政治文化、文学。著有《带伤的黎明》、《看不见的声音》、《
我见过美丽的景象》,译著有《布拉格精神》,编著有《不死的海子》。
除非你一遍遍将这些句子吟诵出来,否则不会体会到其中声音的均衡,内涵和美。其中每行足足有六个音步,这在汉语诗歌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十分少见的,正是这种拉长了的瞬间成了那种超载情绪(向往、失望、从失望中再度抬起头来)的运输工具,它是逐步、缓慢地释放的。阅读中为了能够一口气将这样的句子读出来,读者不得不进一步拖延每一个音步所停留的时间,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无限延长的幻觉。同时,四行一个小节。上下行之间音步的整齐对应以及押韵在这里也发挥了汲大的作用:它们属于人为的因素,但恰恰是这种人工装配性的东西从整体上造成另一种时间和空间,组成了诗歌自足的世界,它们将那些沉重负载的情感清晰可闻地呈现在这里,在此时此刻,如同悬挂在人们面前,成为可以触摸,可以观照的对象,从而摆脱了原先存在于人身上的那种压迫性,使人获得解放和自由之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奢侈的精神享受了。在郭路生和谐优美的多音步格律中,原本是晦涩的东西得到澄清,郁结的东西得到释放。诗人林莽曾追忆道:“在我们空旷的精神世界中,是他的诗歌为我们洒下了一线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