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不相能(拼音:jī bù xiāng né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
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春秋·
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吴汉传》)
刘秀,汉南阳郡蔡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王朝创立者。西汉末年,王莽暴政,连年灾荒,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刘秀和兄长刘縯乘机在宛城、春陵同时起兵,加人绿林起义军。绿林军推汉皇族
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
刘玄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命其征伐河北。刘秀以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室制度为号召,在河北豪强和官僚支持下,镇压农民起义军,收编了部分义军,并击败了王郎割据势力。但王郎不甘心失败,他自立为天子,与广阳王之子勾结,对刘秀形成夹攻之势,刘秀被迫南逃。后来,刘秀在河北一带转战年有余,其恢复汉室的口号深得人心。刘秀军队纪律严明,加之不断招兵买马,势力大大增加。其后,
王郎中了刘秀的诱敌深入之计被杀。刘秀平定河北。
虽然同朝为臣,但尚书令
谢躬与刘秀一向不和, 刘秀城府很深,决定慢慢收拾谢躬。王郎在邯郸作乱的时候,更始帝曾派谢躬率六将进攻王郎,但屡攻不下。后来,刘秀率军到来,才共同平定了邯郸。当时谢躬手下的将士军纪散漫,常有侵扰掳掠百姓的事情发生,刘秀对此非常不满,而且引以为戒。刘秀治军非常严明,严禁滋扰百姓的事情发生。于是,两军虽然都在邯郸,却分城而处。不过,刘秀常常慰问谢躬及其部下,夺赞谢躬勤于职守,一有机会便称赞他说:“谢尚书真是一个勤政的好官啊。”时间长,谢躬就失去了对刘秀的警惕。谢躬的妻子劝诫丈夫说:“你和刘秀 长期以来一直不和, 你怎么能轻易相信他,听信他的空话呢,如果不防备他,早晚会受他的暗算。”
谢躬对妻子的劝诚不以为然,率部返回邺城驻扎。不久,刘秀请谢躬配合攻打一支起义军,谢躬让太守陈康留守邺城,自己则带兵出征。不料,谢躬被那支起义军打败。与此同时,刘秀派部下吴汉奔袭邺城,并派辩士潜人城中,劝降了陈康,刘秀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邺城。这时,打了败仗的谢躬还被蒙在鼓里,他带着残兵败将回到邺城,没想到刚进城门,就被吴汉斩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