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黉
清代诗文家
秦黉(1722-1794),清诗文家。字序堂,号西岩,自号石研斋主,江苏江都人。少具夙慧,八岁而五经毕。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典广东试者一,山东试者二,顺天乡试同考一,会试同考二。改四川道御史,两陈封事,皆慎重官常,蒙俞允。差通州坐粮厅,未半载,擢湖南岳、常、澧道。时京兵赴滇,弹压护送,不扰民间。适所属解犯脱逃被议,将离任,犹纡道勘华容、安乡两县灾,面陈巡抚请缓征,报部册已定,力争改之。又凡上巡抚公牍,俱移咨两司,向无故事,人咸以为迂。以母老请养归,卒于家,年七十三。著作有《易、书、诗三经传说钩提》、《周礼纂注》、《史鉴杂录》若干卷、《石研斋主年谱》、《古今体诗》四卷、《诗余》一卷。
生平
秦黉少具夙慧,8岁时就已读完《五经》,乾隆十七年(1752)考取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踏入仕途的秦黉,最初先后担任一次广东、二次山东、一次顺天府乡试的同考官,并二次任会试的同考官,公正无私地为朝廷录用过许多有用人才。
秦黉改任四川道御史时,曾二次上陈封事,言及为官清、慎、廉等方面,均蒙谕允。转至通州坐粮厅任职,未半载,即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擢升为湖南岳、常、澧道,治二府、十四州县。当时,正值京兵赴滇处理边境叛乱事,他在沿路专门派员护送,以防京兵扰民。因所属部下解犯逃脱之事,他被人弹劾。
当秦黉即将离任时,其所管辖的华容、安乡两县遭受灾害。按常理既已离职就完全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但为了安抚百姓,他依然专程绕道前往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将灾情向巡抚面陈,要求对灾区实施救赈及减缓赋税。当听说赋税报部的底册已经拟定后,他又多方力争,请求根据灾情重新更改后上报。为防止中间环节出现差错,他不仅以公牍形式给巡抚备案,还又修书咨询户部两司,直到都给予了满意的答复后,才放心离任。同僚们都说他为人迂直,其实,这正体现了他为官认真,为民负责,把好事落到实处的品格。
后因母病,秦黉归里侍奉左右,回到扬州旧城南门堂子巷“小盘谷”的家,并修建藏书楼一处,取名“石研斋”,自号“石研斋主”。
一次,乾隆皇帝南巡驻跸扬州,召见知识界人士,秦黉理所当然在列。乾隆得知秦黉居住扬州旧城,与他有一段对话,上问“扬州旧城与新城有何区别?”秦黉要言不烦:“新城盐商所居,旧城则读书人所居。”于是,乾隆当场手书“旧城读书处”的匾额赐给他。
成就
秦黉居家后,一直以读书著作为乐事,著有《石研斋集》12卷、《石研斋主年谱》、《敦仁堂遗文》、《易、诗、书三经传说钩提》、《周礼纂注》、《史鉴杂录》、《古今体诗》4卷、《诗余》一卷。封建时代,读书为了入仕光耀门第,秦黉的儿子秦恩复,步乃父后尘,科举及第,也中了进士,官至太史。
秦氏父子读书好古,都是酷爱典籍的著名藏书家。秦氏自称藏书二万余卷,多罕见之珍本。曾校刊《列子》、《鬼谷子》、《三唐人集》及《隶韵》等书,校刻《乐府雅词》、《阳春白雪》、《词林韵释》为“词学丛书”,时称“秦版”。石研斋刻本有“海内争购”之誉,皆因秦恩复翻刻古书必求精椠,又朝夕手不离丹黄,潜心检校,一字之误,必寻诸善本勘正;在自校的基础上,还常邀著名校勘家复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08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