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
秦始皇和
汉武帝。出处:
南北朝·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昔《
储说》始出,《
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示例】
毛泽东《
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因为汉是秦的延续和发展,而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文治武功在当时都是空前的,于是用“秦皇汉武”来合称这两位
皇帝。
秦皇即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俗称
秦始皇。
嬴姓,名政。世称“
嬴政”。原为战国时
秦国君主,
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即王位,当时年仅十三岁。由于未行成人之礼,实际专权用事者为
相邦吕不韦及太后宠信的假
宦官嫪毐。公元前238年,
秦王政开始亲政,当年镇压了嫪毐的叛乱,第二年又免去了吕不韦的职务。接着任用
李斯为丞相,采纳其灭
六国以成一统的建议,派大将
王翦等人进行统一战争。
统一全国后,秦王政认为自己功高
三皇五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
始皇帝。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
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
百越、北伐
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
山东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又焚毁儒学诸书,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术士,实行专制主义的
中央集权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
邢台)。
汉武即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在位54年,占整个西汉存在时间的四分之一。采用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统一思想,强调皇权;上位后,征伐四方,纵横天下,
开疆拓土;对于匈奴的边境威胁,积极主战,于是出现了
卫青、
霍去病、
李广等英雄人物。公元前119年,发生最大规模的战役,霍去病追击匈奴1000余里,从此汉转入战略反攻时期;派遣
张骞通西域打通“
丝绸之路”,依次令
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亲
乌孙,以图合击匈奴,在西域设
使者校尉控制西域;加强
中央集权,颁布“
推恩令”,设
刺史,削弱相权,进一步削弱藩王势力;设“
太学”,积极推荐人才,
官僚制度改革,儒士纷纷入朝,改进汉高祖刘邦的“
察举制”创
举孝廉;完善“
乐府”机制,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终形成
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