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延福寺内,原属波若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后经历过多次兴废。因建于秦望山(今废)之南,故得名秦峰塔。
历史沿革
秦峰塔原属波若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后经历过多次兴废。
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下令将波若寺更名为“延福教寺”,并修建佛塔。
元代末年延福教寺毁废,唯有塔存,因建于秦望山(今废)之南,故得名秦峰塔。
明洪武年间,重修寺塔,明代末期,塔身部分自然毁坏。
清雍正二年(1724年)7月,大风吹折秦峰塔顶。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延福寺僧见云募修,至四层,资尽而止。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大火将秦峰塔上所有木构件烧毁,致使依附于木结构上的所有构件脱落,唯存塔身。
1962年、1963年,进行“封角护塔身”保护性维修。
1978年,进行“围墙”护塔维修,
1989年,进行加固塔刹、更换避雷针等维修。
1994年,对秦峰塔进行彻底维修,恢复宋代风貌。恢复副阶(塔衣)腰檐平座木构部分、全部出跳斗拱补齐,顶层塔刹损坏部分重铸并加固,修复了楼梯、楼板、平顶,恢复其宋代面貌。
建筑格局
秦峰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方形七层,总高度39.5米,每层绕有腰檐、平座。塔顶部设有塔刹,塔刹以覆钵、承露盘、五重环“相轮”及“宝瓶”组成,均为铁制,高7米,重3吨。塔刹顶端四根浪风索同塔顶层的四角紧紧相连,牢牢稳住整个塔身的重心。塔外为方形,内壁底层为八角形,二至七层同为方室,各层的高度和平面层收缩。塔内设有楼板木梯,可登至顶层,每层四面均设壶门,可探身塔外,远眺四周风景。整座塔的整体和塔身的收分恰到好处,层与层之间的层高变化,既符合建筑的物理原理,也顺应人的视觉审美要求。当地老百姓将秦峰塔形象地比作一位少女,称其为“美人塔”。
文物遗存
秦峰塔上镶嵌的44尊明代的砖刻佛像,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
清代方豪思有诗云:“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云霄碍野鹰。我欲登上观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
据县志记载;“延福寺后面有秦柱山,南接海,山上有吴时所建用于防海寇的峰火楼遗址。”另一说:“山名秦望是秦始皇登山望海之地”,综上二说而得秦峰之称。塔故得名秦峰塔。
文物保护
1957年8月30日,秦峰塔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秦峰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秦峰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延福寺内。
自驾前往秦峰塔,从昆山市人民政府出发路程大约18千米,约需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