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仲文,(1896年1月26日-1974年6月23日)名裕,
河北省遵化县人,近现代中
国画家、
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
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解放前曾在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
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编写了中国绘画学史一书。解放后任
北京画院画师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选集。
秦仲文,原名秦裕荣,号仲文,后又以秦裕为笔名,别署梁子河村人,画室名群峰扶翠之居。1896年1月26日生于河北省
遵化县梁子河村,1974年6月23日卒于北京。近现代中
国画家、
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自幼喜欢绘画,初临摹《芥子园画传》《纫斋画》《
古今名人画稿》。1915年入北京大学法政系。书画师从章浩如先生,并曾得贺履之、陈师曾、
汤定之、金城诸前辈指点;1918年参加蔡元培校长主办的中国画法研究会,1920年参加金城等创立的
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研究员,用力于临摹古代名作。其山水画初学晚清
奚冈、黄谷原、
戴醇士诸家。后深入研习清初
龚贤、
查士标等人作品。因此,先生在书画史论和书画艺术上都打下了极其深厚的传统笔墨基础。他的画作浓郁沉厚、简括宁静,从技法到
意蕴均富文气。其成名早于
齐白石、
徐悲鸿等人,是坚持笔墨为宗的我国传统北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1921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教于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即原
北平艺专)、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专。解放后历任
北京画院画师、院委、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等职。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性豪爽,能直言。1947年,在北平艺专任教(原国立北京艺专)时,与
寿石工、李智超二教授一起,因对艺专中国画教学主张与
徐悲鸿不同而发生激烈争论,反对徐悲鸿在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中,生吞活剥照搬
西画画法的“以素描为中国画造型基础”的教学法。当年暑期后三人被徐悲鸿解聘。这就是轰动其时的“三教授事件”,从此,在政治上遭受冷落;50年代中期,又著文与王逊进行中国画问题的论争,极力维护传统画法与特点。文革期间受迫害,据早年曾受业于秦仲文先生的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
关瑞之先生回忆:1974年秦仲文先生的国画《群鸡》被
文化部定为“黑画”,并定性为“恶毒攻击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的伟大战略”,最终秦先生积郁成疾于1974年秋去世。他是当年唯一受迫害致死的“黑画家”。1978年秦仲文先生和其他“黑画家”在政治上得到彻底平反。
50岁以前,秦仲文的画主要是临摹古人,以后则融入写生,努力突破古人规范,创造自己的面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他的作品最多,也更臻成熟,创作了《沙丰路上写生》《岷山遇雨》《
岳阳楼》《乌江天险》等作品。他以北方人的豪爽气质驾驭南派山水画的技巧,用笔坚挺有力,墨法精微,能在不大的画幅中表现阔大雄浑的气魄。他还善以
行楷笔法画墨竹,风格清劲厚朴。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选集》《秦仲文山水画集》《秦仲文画选》等。
秦仲文擅山水、墨竹,尤以水墨山水著称。其山水,综合
王石谷、吴墨井,又上溯宋元,力求综合
南北宗,喜以
小斧劈皴,结景单纯,笔力坚凝,苍茫浑厚。解放后多有写生之作,但基本风格不变。秦仲文能诗文,长于
美术史研究,1930年编著有《中国绘画学史》,是20世纪前半叶重要的美术史著之一。
作品还有《岳阳城》《晴麓横云图》《大好河山图》(与
胡佩衡合作)。
20世纪50年代初,壮游川、黔、滇、桂、晋,以及京畿各地,创作了大量反映自然和人性之美的新意盎然的作品。晚年更兼画花鸟。墨竹,墨梅亦独树一帜,气韵非凡。秦仲文早年精研古法,50岁后从传统出发,融入写生,突破古人窠臼,画风骤变,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到60年代初期,他的山水画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秦仲文以北方人的豪爽气概驾驭南派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用坚挺有力,在咫尺之间表现出阔大雄浑的气魄。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秦仲文曾反复认真地研究过古代绘画,尤其是1920年进入金城创办的
中国画学研究会后,金城收藏的名画、古物等使他得益非浅。长时间的观赏、研摹奠定了他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底,使之逐步成为一位具有深厚功力的
国画家。秦仲文不但善画山水,还谙熟时词,长于书法,写过史论著述,他对传统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可以说是深入而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