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草亭图
明代徐贲画作
《秋林草亭图》是明代画家徐贲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作内容
此幅画上方高岭与平岫前后峙立,秋水萧疏,溪流曲江平湖,板桥平卧,村舍掩映其间。下方画坡石丛树,临江茅亭,有一高士凭江远眺。
图上自题篆书“秋林草亭”和七绝一首:“山腰未雨云先湿,湖面无风水自波;一觉虚斋人事少,重阳高树晚晾多”,还有陈循题诗:“结宇正临流水,卷帘卧看青山;中有隐居君子,白云和鹤同还”。
图幅裱边有清平甫钧、马沅、李云章、邓廷桢等人题跋。
创作背景
据朱彝尊《徐贲传》记载,徐贲先世为蜀人,居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迁平江(今江苏苏州)。元至正年间,张士诚据吴地称王,闻徐贲才名,欲辟召他为官,徐贲不愿附趋,避居蜀山,筑精含于山蔍,以隐君子自居。这幅作品虽然未署年款,但可以看作正是画家这段隐居生活的写照。此图笔墨较为简疏和单纯,推断可能是他较早期的作品。
不过徐邦达认为,此图款字亦与徐书真迹大异。幅上有明宣德时陈循一题,陈书真迹曾见于元李黼诗卷之后,亦大不相同,此图是请初人伪造之本。
艺术鉴赏
主题
作者通过构思和平素的观察,将江南的水村山乡的特点跃然纸上,境界清寂淡泊。其寓意是作者隐居生活的自我写照。犹如他在题诗中所表白那样:“山腰未雨云先湿,湖面无风水自波;一觉虚斋人事少,重阳高树晚晾多,”其实,他所处的时代恰是动荡不安的年月。他深痛世道的混浊,不愿卷入纷争的时局中去,只能遁迹山林,在静谧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求得安宁,获得一种精神上寄托。
构图
此图布局采取了倪瓒山水画的格法。构图可分远景、中景、近景。远景为峦山叠嶂,山峰矗立,山间秋林萧疏,山脚延伸出巨冈平岸,林木繁密,枝叶茂盛,有数间屋宇草舍掩映树丛间,并有板桥接岸;近景的坡岸上杂树茂盛,有的枝干挺拔,有的小树匍伏于堤岸上,临水筑茅亭水轩,一位高士坐亭内闲眺溪山流水,溪流曲汇平湖;中景为一片广阔水域,水面无波纹,湖水如镜。
名家点评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单国霖:此图的山峦形象多取法于董巨,浑圆而曲折多姿的山势,山上草木茂密,山下点缀汀渚村舍,用披麻皴法表现江南土山的厚实滋润;树木简笔勾干,各种点叶,显得葱郁蒙葺,明显地继承着董源及黄公望一系江南山水画派的传统。
历史传承
此图曾经安西林、陶梁等收藏。著录于《红豆树馆书画记》,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作者简介
徐贲,字劲文,号北郭生,生卒年不详。其祖先为蜀人。后自蜀徙吴。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累官河南布政。徐贲诗书画三绝,善画山水,师法董源。书善楷、草,小楷法钟与虞,秀整端慎,草书雄紧跌宕,出入旭、素,无不淋漓劲健。诗文有《北郭集》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30 16:49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