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思梁益旧游三首》是
南宋诗人
陆游创作的
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其一,塑造了一个戴着头巾、拄着竹杖,站在门前眺望的老者形象,表现了主人公的苍凉的心境。其二,感叹当年“西行万里”,追念汉中的从军生活,体现了他对“何时王师自天下”的深沉感慨。其三,由景及情地抒写报国壮志难以伸展的无限悲愤。这组诗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追念蜀中旧游,融入国事和身世之感,凄惋动人,令人低回往复,余味不尽。
作品原文
秋晚思梁⑴益⑵旧游三首
其一
幅巾⑶筇杖⑷立篱门,秋意萧条欲断魂。
恰似嘉陵江⑸上路,冷云微雨湿黄昏。
其二
忆昔西行万里⑹余,长亭夜夜梦归吴。
如今历尽风波恶,飞栈连云⑺是坦途。
其三
沧波⑻极目⑼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三十年间⑽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⑾。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梁:即唐梁州,指汉中。
⑵益:即益州,指成都。
⑶幅巾:是指用一块帛巾束首,在宋明时期是流行的头巾之一,士大夫常喜戴之。
⑷筇(qióng)杖: 筇竹杖。《汉书》:“张骞言在大夏,见蜀布、筇竹杖。”
⑸嘉陵江:水名,即古西汉水。
⑹西行万里:指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自山阴赴夔州,后由夔州至汉中,汉中至成都。
⑺飞栈连云:喻崎岖也。
⑻沧波:水波弥漫貌。
⑼极目:极其目之所见也。
⑽三十年间:当指作者自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出仕,为福建宁德县主簿以来的三十余年。
⑾怯登楼:害怕登楼。古人常因登楼而触发内心的愁思,故云。
白话译文
其一
戴着头巾、拄着竹杖,站在门前眺望,秋季凄清萧瑟感到更加悲痛欲绝。
就好像嘉陵江的上游,乌云密布,阴雨绵绵湿润了黄昏的景色。
其二
想起昔日的西行万里迢迢多辛二占,那时在长亭别离后夜夜梦中回归吴地游。
如今啊历尽了人间的风波与险恶,再看路上的连云飞栈已视作坦途。
其三
放眼望沧波茫茫大江流不见水乡憾恨而愁忧,塞外远天荒沙路衰败的枯草连天令人愁。
三十年间,我颠沛流离走了万里路.无论到天南地北我都胆怯怕去遥望登高楼。
创作背景
陆游从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罢归故乡后,将近十一二年时间住在山阴的乡村里,过着比较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但是他的心境却是不平静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时常怀念乾道八年(1172年)从军南郑“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的军旅生活,也难以忘却在成都时期饮酒赋诗的乐趣和枉遭罢免的辛酸。这三首诗作于绍熙二年(1191年)秋,借回忆川陕经历来抒写作者几十年对凶险复杂的世道人生的体会。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其一,塑造了一个戴着头巾、拄着竹杖,站在门前眺望的老者形象。时值秋天,万物萧条,衬托了主人公寂寞失意的心境。作者在另一首诗《春晚感事》中吟道:“据鞍千里何曾病,闭户安眠百病生。每忆嘉陵江上路,插花藉草醉清明。”“嘉陵江上路”代表着作者的一段灰暗的回忆,作者此刻站在门前,感觉这条路就像“嘉陵江上路”,冷色调的云和正在下着的小雨,构成一种清冷的画面,似乎将黄昏也浸湿了,最后这一句堪称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苍凉的心境。
其二,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感叹旧事,情思深沉。“西行万里”是作者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从故乡启程入蜀,出任四川夔州府通判,后入王炎幕府。“四十从戎驻南郑”,丰富深广的社会阅历,使他心中的爱国感情更加激荡奔放,写下了许多气概豪迈、笔力雄奇的爱国诗篇。然而他的恢复壮志得不到实现,不久又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议官。后虽有调迁,但仍以“宴饮颓放”的罪名遭到罢免官职的厄运。正是“丈夫有志苦难成”。他郁积内心的怨愤和中原未复的感慨不时地从诗篇中发泄出来,也时有思归家山之作。“归哉故山路”与“夜夜梦归吴”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如今”两句由昔日入蜀的情思转写眼前的心境。陆游入蜀前曾遭罢免,在蜀中又遭迫害,正是历尽人间官场风波。“飞栈连云”是指汉中境内的一段地势险要的栈道。陕西栈道有四百多里,南至褒城之开山驿,山路始平坦,为出栈道之始。作者从戎南郑,亲历栈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虽远离官场,闲居故乡,但从军梁州的情景是难以忘怀的。诗中追念汉中的从军生活,体现了他对“何时王师自天下”的深沉感慨。
其三,由景及情地抒写报国壮志难以伸展的无限悲愤。陆游罢归故乡,“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旁”。他曾偕子游湖中诸山,也赋诗吟唱为农之乐,然而他内心深藏的感情却是极为丰富复杂的,既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首诗中所倾吐的愁恨就是这种心绪的反映。这里极目沦波所涌起的乡恨,连天衰草所产生的苦愁,并非一般地描写衰败萧索的秋景,而是自己恢复河山的素志受到压抑、难以伸展的怨愁情绪的宣泄。“三十年间行万里”,诗人想起二十年前西行入蜀,万里奔波,但并不尽如人意,大概如王安石在《明妃曲》中所写:“人生失意无南北”吧。“登楼”是用三国王粲《登楼赋》的故事。王粲避难荆州时,曾登当阳县城楼,触景生情,想到当时中原动乱,而渴望国家统一安定,但自己寄人篱下,不能施展才干,不由激起心中的无限感慨。诗人运用这个典故,伤时忧国,而着一“怯”字,更透现出心中深藏的无穷愁思与怨恨。
组诗虽然以昔日的乡愁与艰辛为基调构篇,但始终掩不住诗人老而弥坚的报罔之志,字里行间流露出梁益旧游时叱咤风云的自豪感。
名家点评
南通师范学院教授
徐应佩《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成功地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上的主要特点。‘忆昔’与‘而今’这组反比,昔日西行途中梦归吴,而今归吴之人慕西行,反差极为强烈;风波恶阻与飞栈连云这组对比,一为实指,一为虚写,而以‘是坦途’反讨,就突出了无形的风波恶阻远比有形的飞栈连云更为凶险,透露出苍凉滞重的人生感叹,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陆游是坚定的抗金派,因而在仕途上不断遭受顽固守旧派的污蔑与打击。中年后入蜀,任蜀帅范成大的参议官。虽未实现其破敌复国之心愿,但中年时期的军旅生活为他的诗词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晚年后,陆游闲居山阴老家,临终之时依然惦念国家的统一。其一生笔耕不辍,今有九千三百余首诗词传世,辑为《剑南诗稿》,有文集《
渭南文集》《
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