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是唐代
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图景,给人一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
此诗约作于大和六年(832),白居易时在洛阳,任河南尹。诗前半写傍晚的秋空景色,都用譬喻。对夕阳、晴空,表现其色彩;对云、月,表现其形状。笔下景色喜人。后半因大雁南飞、砧杵声声引出思乡之情,落实“秋思”。对白居易来说,这种思乡之情当是广泛的思念亲友之情。因景物变换引起心情变化,诗末不再关注美景,却深感秋天的寂家冷清,回归传统的悲秋主题。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
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
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