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四脉绵蚜Tetraneura ulmi (Linnaeus)是同翅目、
绵蚜科、四脉绵蚜属的一种昆虫。分布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辽宁等省。寄主榆树、高粱、谷子、糜子等禾本科植物。为害高粱、玉米等根部,造成黄化。为害榆树时形成红色袋状竖立在叶面上的虫瘿。这种虫子对人体无害,不会钻到人体内,皮肤碰到也不会过敏。
体长2.0~2.5mm,
椭圆形,体杏黄色、灰
绿色或
紫色,体被呈放射状的蜡质绵毛,触角4节,短。喙短且粗,呈矛状,超过前足基节。腹管退化。尾片半
圆形,有5~7根毛。头
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至灰褐色,触角4节,前翅中脉不分叉,共4条,后翅中脉1条,没有腹管。卵长
椭圆形,长1mm,初黄色后
被称为“干母”的蚜虫通过
孤雌生殖的方式(并且是卵胎生,即蚜虫卵在原母体内孵化)在榆树上生下30~40只称为“迁移蚜”的小蚜虫,这些生下来体内就已经有发育成熟卵的移行虫长着翅膀,飞到各处,繁殖出几代没有翅膀的“流亡虫”。
以卵在榆树枝干、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若蚜,爬至新萌发的榆树叶背面固定为害,5月上旬在受害叶面形成紫红色或黄绿色无刺毛的袋状虫瘦,干母独自潜伏在其中为害,5月中旬干母老熟,在虫瘦中胎生仔蚜,即干雌蚜的若蚜,每只干母能繁殖8~15头或更多,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翅干雌蚜长成,又称春季迁移蚜,迁往
高粱、
玉米根部胎生繁殖为害,9月下旬又产生有翅性母,飞回榆树枝干上产生性蚜,交配后产卵越冬,每次产1粒卵,产在体下。天敌有食蚜
瓢虫、
食蚜蝇等。
初秋,“流亡虫”繁殖出长翅膀的“性母”,飞回榆树,产下卵,生出没有翅膀的一代“性蚜”,这些蚜虫里有雄也有雌,然后雌雄交配,雌虫在树皮里产下一颗相当于自己体积三分之二大的卵。接下来,这颗大卵度过寒冬,到春天,孵
榆四脉绵蚜主要是吸取植物上的少许汁液作为食物,一般来说对人体都无害,而且它们不会钻到人体内,碰到皮肤也不会过敏。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榆树等木本寄主的树皮缝中越冬。翌年3月至4月寄主发芽时卵孵
化成干母,干母固定在叶片上刺吸为害并形成虫瘳。虫瘿形状不规则,初为黄绿色,后变成玫红色。干母于虫瘿中繁殖,5月至6月产生有翅孤雌蚜从虫瘿基部飞出,迁往高梁、芦苇等禾本科植物的根部刺吸为害。9月至10月根型蚜产生有翅蚜回迁到榆树、榔榆等木本寄主上,并产生有性蚜,在向阳处的枝条缝隙中产卵越冬。
(1)根型蚜为害严重时,用40%
乐果乳油1kg加氯化铵化肥25~30kg,兑水500kg,浇淋根部,干旱时要注意防止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