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1931年4月,河南省政府将学校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这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成为国内惟一的私立工学院。1933年8月教育部批准私立焦作工学院正式立案。
抗日战争前,学院进入鼎盛时期。
学院办学宗旨:“教授工程学术养成建设人才而应社会之需要”;学院办学使命:“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
学校制定了《私立焦作工学院董事会章程》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织大纲》,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学院的教育体系是以美国的高校、特别是科罗拉多矿务大学、密苏里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为蓝本的,办学颇有章法,基础颇称稳固。全院师生以“同舟共济之精神,朴实耐劳之习惯”努力奋斗,使学校能够获得不断的发展。
焦作工学院的学科课程由采矿冶金和土木工程两科,改为采矿系、冶金系、路工系和水利系4系,本科学制4年。
校董会为学校最高机关,校董会由地方长官、中福公司有关人员、前任校院长、学院知名教授及热心赞助学校的人士组成并设立名誉校董。
我国著名的煤矿和石油专家孙越崎、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等也曾多次到校讲学。焦作工学院在国内名声日振。
1934年,学院第23级毕业同学编辑《焦作工学院同学录》,名誉校董蔡元培亲笔题词“好学力行”。
1936年,焦作工学院参加了在天津举办全国矿业地质联合展览会,参展的矿业地质模型和展品,引人注目,受到了广泛好评,揭开了学校参加全国性活动的开端。
焦作工学院组织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和网球队,各项颇具特色。
自1935年起,两系8班完组建完成,在校学生为158人,来自17个省区。教学条件、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日臻完善,渐为国内私立的最著名工程学院。
先后创办了《焦作工学生》《焦作工学院院刊》《焦作工学院周刊》等。
1931年以后焦作工学院的学生“尽匹夫应负之责任”,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成立焦作工学院学生抗日救国会。
1932年9月,共青团河南省委在焦作矿区恢复和发展团的组织,建立焦作工学院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由木土系学生陈荻罗担任团支部书记。
1935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2月24日上午10时,焦作工学院144名学生高举“焦作工学院南下请愿团”的门旗,登上赴南京请愿的列车,历经艰辛,显示了焦工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唤起了沿线广大民众的救国觉悟,成为当时日益高涨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组成部分,为该院的爱国进步学生运动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1937年7月7日,
抗日战争爆发。焦作工学院内迁西北大后方,历尽千辛万苦,足迹遍及西安、甘肃天水、陕南城固、河南洛阳、郑州、苏州,顽强的生存下来。
40年的艰苦办学,学校形成了爱国进步、朴实耐劳、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1934年,张清涟在为《焦作工学院同学录》作序时曾这样写道:“出与世处,善推敬事爱人之心;退而自修,常有精益求精之志;货恶弃地,力必己出;尽匹夫应负之责任,服民生在勤之义务;……于科学有新发明,于社会有真贡献;为国家争人格,为母校增光荣。”这正是焦作工学院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学校赖以在艰难困苦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财富。
历史沿革
1909年3月1日,河南焦作,焦作路矿学堂开学典礼。
二、1915——1919年,福中矿务学校
1915年6月1日,河南开封,福中矿务学校开学典礼。
1919年2月,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
1920年4月,由开封迁回焦作。
1921年夏,改名为福中矿务大学。(本部在焦作)
五、1931——1938年,私立焦作工学院
1931年,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
1937年10月,举校迁至陕西西安;
1938年3月,由陕西西安迁至甘肃天水。
1938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
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改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
1938年11月,焦作工学院从甘肃天水迁至陕南城固古路坝。(至此,本院教育暂告停止。)
七、1946——1949年,私立焦作工学院
1946年夏,河南洛阳关林,私立焦作工学院复校;
1947年,9月,迁至河南郑州;
1948年8月,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随即,华东人民政府接收了私立焦作工学院。
1949年6月1日,焦作工学院在苏州举行了建校40周年庆祝活动。
1949年8月,
华北人民政府接收了国立焦作工学院;
1949年9月,学校返迁焦作(成为国立高等学校)。
1950年1月,燃料工业部正式接管了国立焦作工学院。
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
国立焦作工学院。
九、1950——1953年,中国矿业学院
1950年,天津,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4月26日,焦作工学院结束,中国矿业学院成立。
1952年,清华大学采矿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采矿系,
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1952年春,中国矿业学院筹备在北京建校。
1952年10月,进入了天津、北京两地办学的过渡时期。
1953年9月,改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61年,北京煤炭学院并入北京矿业学院。
十一、1970——1978年,四川矿业学院
1970年5月,学校迁至四川三汇坝;学校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十二、1978——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
1978年6月23日,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开始在江苏徐州筹备建校工作。
1982年12月,学校从四川至江苏徐州的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1984年12月22日,学院在徐州建校一期工程竣工。
十三、1988年,中国矿业大学
1988年4月2日,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5月11日,邓小平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7年,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998年9月,
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951年2月,中国矿业学院主体迁往天津,原校址继续办学。
195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建立焦作矿业学院,中共焦作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张超兼焦作矿业学院院长。
1959年3月,焦作煤矿学校并入焦作矿业学院。
1959年9月,焦作矿业学院归属煤炭工业部领导。
1961年10月,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并入焦作矿业学院。
1995年4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焦作矿业学院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