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讲述了一名美丽的高级小姐极端的双重生活,描绘了你知道但从来没有注意过的这群女孩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 对于她的顾客来说小欣可以成为他们想要的任何人,她可以变成安静的邻家女孩,或者拿着鞭子的高跟女王。她的任务就是通过满足男人的幻想来赚钱。 她的口头禅:“尽快弄清楚顾客的需
求然后满足他”。 她的原则:从不动感情。 但在她遇到一名年轻的单身帅哥以后一切被打破了。。。 一个独立勇敢的女孩,一个外表自信但是内心又孤独自卑的女孩,一个为爱愿意抛弃所有的女孩,在她以一个成功白领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面前的时候,父亲只是说:你快乐就好。
文学作品四大门类里,散文不同于诗歌、小说,如果说诗歌是属于精神史的,小说是属于社会史的,集中众多艺术功能的戏剧是属于广义文化艺术史的、超越文学符号表达的多功能空间艺术,而散文则是最具群众性的、最广泛地介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独特文学现象。莫里哀的一部喜剧里有一则这样的对话,甲问乙:什么叫做散文。乙答:你现在说的就是散文。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散文,其实很平常,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对散文感到亲切。也因为这样,散文作为文学术语,表述的是相对说比较宽松的概念,它当然必须具有不可缺少的文学素质,但又不是很规范的,而是比较自由,英语Essay,一般译作随笔、絮语、试笔、小品,都强调书写的自由。它是一种文体,然而自由到可以有多种不同形态,涵盖书信、日记、游记、回忆录、札记、序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杂感,甚至政治中”笔端常带感情”的那一种。随着文学的发展,十九世纪初还开始出现了诗与散文之间的边缘门类散文诗。文学家以外,它的作者广泛到包括艺术家、音乐家、演员以及哲学家、科学家、史家,乃至政治家、宗教徒、旅行家,等等。自然表达写作的散文成为最富亲切感的文体,书写时几乎不必考虑词语或文辞的张扬,不用防备文采文风对心灵本真自然流露的掩盖,真实成为散文的根本特征。散文写作最能完好保存并凸显作者被触动的瞬间感觉,和深入思考的曲折反复原初状态,成为与他人对话同时也和自己对话的最优选择,理解自我和重构自我的最佳方式。它”载道”,是说理的,但不是说教的;它”言志”,是抒情的,但不允许矫情。它的最优化境界是融”载道”与 ”言志”为一体。朴素的写作排除最小的做作的干扰,散文的本性是真实。散文艺术的最高目的只是强调真实。散文求美,而美是真实的伴随物。正因为这样,散文拥有最多读者。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因,有的人很少读诗,有的人不爱看戏,有的人不看小说。不是文学爱好者也读散文,也写散文,不一定为表示文化能力高低,表示兴趣广泛或精神境界雅俗,散文作为文化现象对任何人都是亲切的,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成为散文爱好者,成为散文的”编外”作者,不是想成为散文家,只是有那么一种自信,一种需求:我可以也应该写。就这样,和其它文学门类相比,散文的阅读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最持久,散文有着最强大的作者队伍,多种文化力量推动散文艺术不断发展。因此当然,众多散文名作成为世界文学宝库最吸引人的亮点。西方和我国的古代典籍几乎都是散文的经典之作。在我国,旧时没有读过四书五经的算不得读书人,没有读过《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人,就像西方没有读过《圣经》的不算有教养的人,没有读过荷马、柏拉图不算有文化的人。中华民族是善于创造也善于通过文化交流吸收他人长处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本国文学历史和现状的重新审视,对世界文学的成就和走向的高度关注,成为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四化”浪潮激活的出版事业喷发出多年受压抑的无穷潜力,呈现空前的蓬勃发展势态,我社的前身湖南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及时推出的数量可观的外国文学名著中译本中,就有选译从古代到现代世界散文名著的《散文译丛》,受到读者的热情支持,几乎每隔不到两个月就有一种新书出版,大多数读者都以读到每一种新书为快。这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我们体会到:出版工作的起点是对读者需求的理解,出版物的生命在于是否恰好满足读者的欲望,不会让读者失望的出版物,必须是内容充实精粹、高文化品格、高人文素质的,我们仍将朝这个目标努力。改革开放二十五年不算大的时间跨度里,从开始兴起紧接着不断升温的、为回应读者渴求而日趋炽热的出版热,是我们国家走出封闭后最引人注目 的革命性变化之一。这个变化还在不断扩展和深入。出版事业高速度发展的大格局下,读者的选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强烈而持久的挑战,我们的应对首先是全面认知、严肃考量读者的需求,依据它迅速作出编辑、出版、发行运作流程的必要调整,《散文译丛》要努力做到成为一系列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名著组成的具体可见的散文艺术史。散文先贤的贡献灿烂丰饶,必须努力从散文史的高度上把握散文艺术发展脉络,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散文艺术达到的高度和动人魅力。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散文名著的经典性。除已知的有显赫地位的公认具有散文文献价值的名著,还应该注意到那些可能存在的缺口,那些不显眼的永恒的文学火种,那些不应该被遗忘而曾经被遗忘,因其永恒的辉煌而终于不再被遗忘的名著,这对于一套系列展示散文名著的丛书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将是叫人感到遗憾的失误。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质量,根本的保证是译文的质量。译者的责任是提供忠实原作、用传神之笔消除不同语种形成的
阅读障碍,尽可能让读者如同读原著一样通过本国语言欣赏、解读原著。对于准确理解原著,善于用本国语言表达原著内容的译者,读者是会像尊敬原著作者一样尊敬他的。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读者对《散文译丛》的译文总体上说是肯定的、满意的。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的选择表示我们的鉴别能力,我们的欣赏水平和高标准的需求,其意义已经超越局部文化事业而属于全球性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专家和广大读者不断的关爱支持下,我们将能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些。
卡尔·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他出生于巴黎,六岁丧父,七岁母亲改嫁,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一层阴郁的暗影,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他生活漂泊无定,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就读 时成绩优异,但不守纪律,后被开除。在花花世界巴黎,他博览群书,生活浪荡,以至贫困潦倒,他决心以诗歌来探测存在的现象与真意,来完成至深的欲念与想望。他认为,诗人是通过想象看到了宇宙间事物的交感,洞察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感应”,从而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创作出一种抛弃浪漫主义纵情吟叹的诗歌,使之成为对人的悲剧命运的抒情体。波德莱尔 从1841年开始诗歌创作,1857年发表传世之作《恶之花》。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诗作想象奔放,构思精巧,格律谨严,形式完美,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 可以说,《恶之花》是一部对腐朽的
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控诉,因而也就是进行反抗的作品,同时也是诗人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带着忧郁、孤愤、病态的心理去追求解脱、追求光明、幸福和理想的失败的记录。波德莱尔 除诗集《恶之花》外,还著有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浪漫主义艺术》,散文诗集《人工天国》和《巴黎的忧郁》。他还致力于翻译爱伦.坡的作品。波德莱尔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痛苦、反抗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他的苦闷、忧郁,正是“世纪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他的作品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