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上海等地区。危害高羊茅、早熟禾、百慕达、
日本结缕草、马蹄金等草坪。幼虫咬食叶片、叶柄、茎等部分,常常咬断草茎,在2~3天形成很大危害,被害处用手压下,可显注感到咬断后残留的草茎刺手。虫口密度大时,每平方米可超过1000头。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0~16.0毫米,翅展30.0~36.0毫米,全体呈灰褐色至灰黑色,前翅上有黑白斑和条纹。雄虫前翅环纹灰白色,中间灰褐色,外镶黑褐色;肾纹黑褐色,灰白色边不很明显;环纹与肾纹间有1条灰白色斜向带纹;外横线灰白色;外缘线由7个半月形小黑点组成;亚外缘线为灰白色波浪纹。后翅白色,只在翅顶及外缘处呈淡灰褐色。胸足附节黑色,有白色环;前足胫节外侧有黄褐色毛丛,显得特别粗大。雌虫体形比雄虫大,体色淡而灰,前翅横线不明显,环状纹不呈灰白色,并缺灰白色斜带纹。
卵:宽约0.5毫米,半球形,表面有微细格纹,初产时淡黄白色,将孵化前变为灰色。卵产成块,卵块略呈长方形,外覆黄褐色绒毛。
幼虫:成熟幼虫体长30.0~370毫米。一般6龄,三龄前草绿色,气门线白色;四龄后体色多变,自淡绿到墨绿色,大发生时呈黑色,体背及两侧有阔狭不一的纵条纹,背线紫色,在两侧气门附近有1条紫红色线纹,在亚背线内侧出现2列黑色眉状斑纹。头部淡棕色至古铜色,颅侧区有暗色网状纹。
蛹:体长16.0~18.0毫米,初呈玉绿色,后变红褐色。头、胸翅芽较暗。气门近似半月形。腹部末节的腹面中央向内凹入,臀刺2枚,弯曲呈钩状。
分布
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上海等地区。
危害对象
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草坪主要害虫。之除此之外,还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锦葵科和
天南星科等植物。在草坪里,低龄幼虫食叶,高龄幼虫则咬断草的地上部分,造成草坪大面积枯黄。
为害状
水稻叶夜蛾以幼虫为害稻叶。龄时啃食叶肉,留下白色表皮,形成块块白斑;三龄后食叶成缺刻;五、六龄暴食为害,可将稻株叶片食尽,甚至咬断茎秆,咬落穗头。
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即喜趋食糖、醋、酒等香甜物质。晚上交配,卵成块产于稻叶、田边杂草或附近的植物上。初孵幼虫群集于已孵化的卵块附近,经数小时后才分散。一至三龄幼虫咬食叶肉,留下白色膜状表皮,并能吐丝下垂迁移,三龄后食叶成缺刻,五、六龄为暴食期。幼虫具假死性。大发生时有成群迁移的习性,常先集中于田埂杂草为害,以后转入稻田取食。成熟幼虫在田埂杂草基部、稻丛内、土缝间化蛹。
发生规律
此虫是水稻害虫,在
湖南、
广东一年发生6代。在
上海危害草坪,以幼虫越冬,对草坪构成严重危害,主要是在8~9月份,虫口密度高时每乎方米可达1000多头,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也可达300~400头;常常在2~3天内使草坪破相,且成虫具备趋光性,故在草坪内幼虫分布呈聚核性;在8~9月份,幼虫期约半个月,成虫存活可达一星期,世代重叠,在田间可同时查到成虫、蛹、各种龄期幼虫。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以每667平方米(亩)3亿条虫生线虫浇施,可取得80以上效果。
(2) 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期,可喷施乐斯本1500倍液,防效超过90%;或
敌百虫1000倍液,也有很好效果;或使用烟参碱800倍液啧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