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碑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磨山景区,建于1992年7月,用红色岩石砌成,碑高14.8米,底座宽17米,它是我国最大的碑刻之一,被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泰山“御京碑”高1.3米,宽3米。
由来
《离骚碑》是楚国诗人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宏篇巨著。全诗共373句,2490字。碑文字体选用毛泽东同志1913年在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魏体手抄的《离骚》全诗摹刻,字体道劲隽逸,诗书双绝。
典故
毛泽东与屈原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对文学都有很高的造诣。虽然两人出生年代相距2230多年,但屈原及其作品对毛泽东却有较深的影响。屈原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精神,对青年毛泽东就产生了巨大吸引力。毛泽东既敬慕屈原其人,又崇尚屈原的作品。1913年春,年仅20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2月与一师合并)求学期间,主要阅读了屈原的《离骚》等诗篇,在其共有47页的笔记《讲堂录》中,从首页至11页,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将《离骚》、《九歌》全文抄录,并在正文的“天头”上,写下了《离骚》各节的提要,同时,对许多诗句进行圈画和注记。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诗篇中充分反映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屈原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实现“美政”而终身追求的求索精神。这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是一致的。毛泽东进入中年后,将屈原的这种精神运用到干部的教育上,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积极向上。1957年,新华社的吴冷西调到《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泽东找他谈话:“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最坏情况,要有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五不怕精神。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毛泽东列举屈原、司马迁为例说,“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受到错误处分,可能这样对自己反而有益处。屈原放逐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到腐刑乃发愤著《史记》。”
将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离骚》刻成离骚碑,不仅表达了毛泽东对东湖的热爱,而且,也衬托出东湖浓郁的楚文化。
署名
碑文左侧最后的署名为“咏之”,怎么不是“润之”呢?说来,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原来1913年春,年仅20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2月与一师合并)求学。
当时,毛泽东阅读了屈原的《离骚》等诗篇,深深为之感动,于是,倾尽心血,用工整小楷工工整整书写的《离骚》全文。
在最后署名的时候,由于当时他的笔名是“咏之”,使用“润之”笔名是后来的事情。因此,署名是“咏之”。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