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
顺治年间(1644―1661)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势成燎原,黎兆棋等在此筑砦“自保”,使昙花、贝叶尽成壁垒烽烟。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崇楼杰阁,名闻遐迩。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字随岩石高下凸凹为之,或连上下,或贯左右,古朴疏落,雄浑苍劲,为书法家所珍重。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庄严肃穆,内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山右沙滩系黎氏故里,原有锄经堂、岭石斋、近溪山房、葑烟亭、藏诗坞、梦耕草堂
位于遵义县新舟镇乐安江畔禹门山(旧名回龙山)。明万历年间,郡人黎朝邦在禹门山上建沙滩寺。明亡,黎朝邦之子黎怀智(曾任黄冈知县)落发为僧,居住寺内,更名龙兴禅院。清顺治四年(1647年),丈雪避乱至遵义到此,不久离去。两年后复返,易寺名为禹门寺。丈雪住寺13年,建禅堂和藏经楼,后丈雪归四川昭觉寺,其弟子半月任住持。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出使日本归来,出资重修,计有藏经楼、大悲阁等7座殿堂。并将从日本带回的藏经藏于寺中。
光绪二十一年(1895),寺院失火,雕梁画栋尽变为一片废墟。20世纪60年代初,残余的殿宇全部拆毁。1995年,由当地群众集资开始修复,作为对外开放寺庙。禹门寺四周古木参天,小径幽深,前临一湾碧水。丈雪曾有诗歌咏禹门,“石头山、锁江桥、溪声、牧笛、沙汀、月浦” 六景。莫友芝《禹门山》诗云:“禹门多古木,俯仰一翠气。从来溪上人,不见山中寺”。正写出禹门寺清幽之景。后之文人墨客,几乎都有题咏禹门风景之诗。
丈雪是中国明清之际著名的临济禅宗大师,他在黔中遵义沙滩禹门山创建禅寺,培育弟子,开辟丛林,制立清规,弘教开宗,接引信众,慨然以中兴禅宗佛教为已任。其之行化,遍历川黔陕浙诸省,卓然冠映西南,被后人称之为“宗门龙象”、“大善知识”。 丈雪大师的佛教活动对贵州佛教特别是遵义沙滩禹门山禅宗佛教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丈雪,法名通醉,号禹门,丈雪乃其字,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寂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世寿86岁,是明清之际著名的贵州临济禅宗大师。其著作有《青松诗集》、《里中行》、《杂著文》、《丈雪语录》l2卷、《锦江禅灯》20卷等。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临济禅宗大师,丈雪一生的佛教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遍求名师的求法时期;依傍破山、密云临济禅宗一系的得法时期;开创禹门、昭觉诸名寺的说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