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禹王碑遗址位于湖南省
衡山县福田铺乡
云峰村七组云密峰下,是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碑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刻,为中华民族三大瑰宝之一。禹王碑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苍古难辨,未破译,被称之为古文天书。
传说
禹奉
舜帝命,继承父
鲧之业治水,经13年的艰苦努力,用疏导的方法制服洪水,划定九州,立下大功。在治水过程中,登
南岳衡山,于此处杀白马祭天,仰天长啸,梦绣衣童子,授金简玉文,禹按其文治水,于是刻石以铭志,表示治水的决心。是石即后人所说禹王碑。
关于衡山《禹碑》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晋和南北朝时代。
晋罗含《湘中记》:“岣嵝山(衡山)有玉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
南朝宋
徐灵期《衡山记》:“云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蚪文字。”“夏禹导山通渎,刻石名山之巅。”其后,许多文人墨客所述地点岐异。
唐代的文学家
韩愈来南岳寻禹碑不见,写一首题为《岣嵝山神禹碑》的诗,失望而去。
宋代,在南岳九真洞(水帘洞景区之左)老圃庵住了十九年之久的道士
陈田夫,在其著的《南岳总胜集》中,详细地记叙了云密峰禹碑。与陈田夫同时期的散文家
张世南在其《游宦纪闻》中记载:何贤良(名致,字子一)于嘉定五年(1212)游南岳时,在云密峰找到了禹碑。
明嘉靖年间
杨慎的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衡山县禹王碑被发现的地点,位于
祝融峰右侧,右有
紫盖峰,左有云密峰,两峰之间有一陇,上有隐真寺、隐真坪,下有禹王桥、禹溪。该石碑高约2米,平坦面长约2.3米,宽约1.8米,重约10吨,碑面有形似蝌蚪文字的痕迹。
2011年,
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禹王碑遗址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以遗址外缘四向各500米,建设控制地带至保护范围外各100米处。鉴于禹碑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深远影响,湖南省官方拟将岳麓山禹碑最初摹刻本和禹碑原碑遗址捆绑申报国家级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