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山
汝州境内的山
“玉羊晚照”是古代汝州八景之一。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记载:“玉羊山与柏崖山两峰对峙,中间荆水通焉。荆水源出于此,其在山之阴者曰金马泉。此山旧名金华,俗传,自黄初平‘叱石成羊’始改今名。州西三十七里,见八景。”
地理位置
按地理位置来说,玉羊山(又名禹王山)位于夏店街以西,小山沟村以东,长约十多华里,海拔884米,是汝州西北部众山之冠。
地理环境
玉羊山既是大山,更是名山。元代进士张政写诗赞道:“山势嶙峋耸碧空,日晡斜映晚霞红。松声响静蟾生窟,好景都归眼界中。”巧妙地描绘出玉羊山的自然景观及其奇妙之处。
堪称奇妙者有三:
一曰,群“羊”卧山。玉羊山全山几乎都是由暗红色岩石覆盖,但山腰间却夹杂着很多白色硅石(群众叫白马牙石),零散地裸露在地表,并且呈现出一条又宽又长的带状。这些散露在地表的白马牙石,远远望去仿佛就象群羊卧山。玉羊山的名称也就由此而起。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神话故事。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叫黄初平的人,家住金华。十五岁时在山上放羊,遇到一个道士,便跟他到金华山石室中,学道四十余年,后来他的哥哥黄初起寻到山中,找到黄初平,问他“羊在何处?”黄初平说:“就在山东边。”过去一看,遍地白石。黄初平上前吆喝一声,白石尽起,都变成了活羊。这就是有名的黄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
到清代,有人对“玉羊晚照”这一景观是肯定的,但对“叱石成羊”的神话却加以驳斥。其诗曰:“初平幻术本荒唐,叱咤何能化吉羊。古垒由来多积石,柔毛宛似卧斜阳。补牢莫笑桑榆晚,司牧须怜 首 。试看落霞红不尽,群生犹幸沐余光。”
二曰,山放红光。张政诗中说的“日晡斜映晚霞红”(晡:申时,相当于下午3时至5时)。这是玉羊山的独特之处,是它被列入汝州八景的根本原因。笔者数年前在夏季的一天下午,与几位老同志在临汝镇白云山调查时,无意中往东望去,意外地发现远隔十余里外的玉羊山与众山不同,别的山都是青色,唯有玉羊山被笼罩在一片红光之中。当时只觉神奇,但无法理解其中之奥妙。后来,我们又专程到玉羊山实地考察,并取回了岩石标本,查找有关资料,对照分析后,从而弄清了。玉羊山的暗红色岩石,属长石族中的一种。这种长石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可把照射到它上边的短波紫外线转变为可见光波范围波长的红色荧光发射出来。这一奥妙的发现,终于揭开了“日晡斜映晚霞红”的科学含义。
三曰,洞窟藏“松”。在玉羊山的阳侧山脚处被群众称作“老母洞”的地方,有一个不太大的洞,我们在里面发现了一种奇石。这种石头底色呈淡灰色,质地较酥,打开后,断裂处呈现出黑色的松枝状花纹。对照有关资料,这种奇石叫藓纹玛璃。它上边的黑色花纹是氧化锰的苔纹状集合体。这种石头属水成岩的一种,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张政诗中讲的“松声响静蟾生窟”是否与此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发展历史
荆河流入1955年5月竣工的夏店水库。水库集水面积37平方公里,300多万立方米库容,镶嵌在开阔的山口谷地。至今仍浇灌着3500多亩土地。
夏店水库西岸有禹王山,风剥雨蚀不计年,却有一个人的气息散入山间,芳华不绝如缕。不是拥有十几间庙宇,初一、十五安享香火的禹王,而是唐代的孟诜(shēn)。此人高风,官及凤阁舍人,掌管进奏,却不媚权贵。武则天赐银有假,他也敢揭穿。孟诜在神龙(公元714-—741)年间告老还乡,退居伊阳山。因喜好岐黄之术,曾与药王孙思邈有过深交。退隐之后,遂采集草药,悬壶乡里,并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3卷流传后世。《食疗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食疗专著,手抄本原存于敦煌藏经洞中,被斯坦因盗往海外,几经辗转,流落日本。幸得卫生部从日本影印回国,此书才得以重新问世。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唐睿宗李旦因朝局动荡,寝寐难安,忧思成疾,满朝御医束手无策,遂召恩师孟诜(shēn)自汝州回朝。孟诜献方一剂,睿宗连服七日,焕然一新,精神大振,以“孟氏歧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余堂”之号,以期孟诜在汝州北部箕山归隐后,仍能将中医食疗养生之术造福乡邻,发扬光大。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9 16:33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